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大体上而言,有两种心智模式。
一种是[我]和[世界],这也是大多数人所习惯的心智模式。
在这种认知模式里,全部世界分成两个部分,即[我]和[世界]。
这里的[我],是有明显边界的、个体化的[我],而[世界],是独立于[我]之外的[世界]。
这两部分在这种认知模式里是相互独立的,当然[我]可以建立与[世界]的关系,可以建立与[世界]中各种具体人、事、物的关系,然后以这种关系的深浅、好恶等来建立相应的理性选择或情感选择。
基本上的人都是以这样的心智模式来认知自己的全部世界的。
另一种是[心灵]和[反映在心灵中的世界],这是一种极少数人的心智认知模式。
在这种认知模式里,全部世界分成两个部分,即[心灵]和[反映在心灵中的世界]。
但严格的说,在这种认知模式的底层,其实世界是一个整体,而这个整体世界就是[心灵世界]。
打个比方,这种心智认知模式下的世界,相当于[镜子]和[反映在镜子中的世界],而在[镜子]之外没有任何存在。
这两种心智模式对于人们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前一种我们称之为[二元心智模式],所认知的世界为[二元世界],后一种我们称之为[一元心智模式],所认知的世界为[一元世界]。
在[二元世界]里,[我]和[世界]永远处在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之中,而[我]要获得幸福快乐,就要不断地在[世界]中扩展[我]所能掌控的[领地],[我]所掌控的[领地]越多,那么自由度就越高,幸福度也就越高。
但由于这种认知中,本质上[我]永远是一个独立于[世界]的个体,而[我]与[世界]以及[世界]中其他人、事、物的关系永远处在变动之中,那么[我]就永远无法保证[我]的[未来],而这将带给[我]深深的[不安全感]。
本质上而言,[我]是缺乏对[世界]的[信任]的,除非[世界]能为[我]所掌控。
在这种心智认知模式里,[我]永远都无法找到[永恒的幸福],这就是这种心智模式所造成的最悲惨的[黑暗牢笼]。
而在[一元世界]里,[我]和[世界]是没有界限的,而且有从属关系,[我]是[心灵],而[世界]从属于[心灵],这里的[从属]与[二元世界]中[我所掌控的][从属]于[我]有本质的区别。
这里的[从属]其实是说,[心灵]位于中心主体地位,而[世界]仅仅是[心灵运动]所展现的[映像],不仅从属于心灵,而且本质上只有[心灵]是真实的,[世界]仅仅是一种[幻象],即心灵的倒影。
这时候,要获得自由的唯一要点,就是心灵要避免使自己沉迷于幻象之中。
当心灵沉迷于幻象就会失去自由,当心灵清醒地认知到自己的真相,就会从幻象中解脱,从而获得绝对的自由。
本质为[幻象]的[世界]如何展现,完全取决于[心灵]的智慧境界。
这里的[心灵]并非仅指个体化的心灵,而是含括了所有个体化心灵的全息心灵。
对于习惯于以[二元世界]来认知一切的人们来说,[一元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比较陌生的,甚至在他们看来是疯狂的、可笑的、滑稽的、愚蠢的、不可理喻的。
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小中医,一觉醒来,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正赶上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土地承包那年,乘着时代的东风,有人下海经商,成了万元户。有人埋头苦读,成了大学生。王承舟却在小乡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购置起三大件,找了个小对象,开了间草药铺。闲了上山打猎,馋了下河摸鱼,日子平淡而快乐。在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里,王承舟酝酿着一桩大事,那就是让古老的中医跨过山海关,走向全世界!...
穿越成败光家产的败家子,一穷二白连饭都吃不上。眼看老婆小姨子就要抵给他人,云泽只得是斗狗友,战狐朋。可好不容易刚将小日子过好,乱世又来临。为在乱世生存,他只好开始积蓄力量。战蛮夷,驱外族,打碎腐朽王朝,创建一个新的盛世。...
林宜上辈子是个脑子不太好的,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谋她家财害她性命,她甩了三巴掌的男人却成为众人仰望求着供着的大人物,高攀不起的她死于他的床上。重活一世,她总算活明白了,害她的她要全部报复回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