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我们心中的幻相,那么这颗心是我们平时能够思维作用的这颗心吗?我们又如何观照自己的心,如何认知妄念与真心的区别呢?
我们所说的心,其实就是我们平时能够思维作用的这颗心,但不是思维的工具——大脑,也不是思维的内容——思想、念头,把大脑、思想、念头等当成真心,并不是正确的认识。
这里涉及到体、相、用的问题。
我们用大海与浪花来做比喻:大海平静的的状态,就相当于我们的真心,浪花涌动的状态,就相当于真心表现出的动态的现象。
大海是体,即本体,浪花是相,即现象,大海能够生起浪花的能力和作用,即是用。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真心呢?
当我们开始寻找生命的真相时,就已经走上了寻找真心的路。
当我们与佛结缘,并皈依佛陀与佛陀的教法时,就走上了寻找真心的正确道路。
我们需要谨记佛陀觉悟后的教导:众生皆圆满具足如来智慧德相,只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
所以其实我们的真心与佛陀之心,本无区别。
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佛陀的教导,不断修行自己的心,直到真切地体认到自己的自性本心。
为了认知到真心,佛陀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们讲说了很多种方法,佛经中说,人有八万四千种烦恼妄心,佛有八万四千种法门来对治这些妄心,妄心熄灭,真心即现。
我们在这里是无法讨论这么多种方法的,所以我只是分享一下自己的修行方法,供大家参考。
因为心是无形的,所以很难直接说清楚,但我们可以用比喻来说清楚。
分别心的心体,如果不是真心,难道还会是其它的什么心吗?
但我们也不能把分别心直接等同于真心。
比如别人喊了你一声,你听得见吗,会答应吗?
你听见并答应的那个瞬间,难道不是真心的作用吗?
真心时时都在生作用,何曾有一刻离开过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当下来认识真心呢?
我的感悟分享,全部来自于自己观照内心的体会。
比如,如果在情绪生起的时候觉察到了它,并且去观照它,它就会自己消散,但如果没有觉察到它,就会被它带着走,生起更多的妄念。
而当我们陷入思辨时,其实已经远离了当下的真心。
真心,也被比喻为“月亮”
。
一切语言,都只是指月之手。
但在指月之前,还需要先看见“月亮”
。
有道友说,“月亮”
永远在那里,但是我们的眼睛没睁开。
我们眼睛的睁开了,也看不见“月亮”
作为一个城市里的小中医,一觉醒来,回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正赶上恢复高考,知青回城,土地承包那年,乘着时代的东风,有人下海经商,成了万元户。有人埋头苦读,成了大学生。王承舟却在小乡村里当起了赤脚医生,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购置起三大件,找了个小对象,开了间草药铺。闲了上山打猎,馋了下河摸鱼,日子平淡而快乐。在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里,王承舟酝酿着一桩大事,那就是让古老的中医跨过山海关,走向全世界!...
穿越成败光家产的败家子,一穷二白连饭都吃不上。眼看老婆小姨子就要抵给他人,云泽只得是斗狗友,战狐朋。可好不容易刚将小日子过好,乱世又来临。为在乱世生存,他只好开始积蓄力量。战蛮夷,驱外族,打碎腐朽王朝,创建一个新的盛世。...
林宜上辈子是个脑子不太好的,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人谋她家财害她性命,她甩了三巴掌的男人却成为众人仰望求着供着的大人物,高攀不起的她死于他的床上。重活一世,她总算活明白了,害她的她要全部报复回来,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