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六十一章 西子湖畔的双是如何度过的(第2页)

鲜于子骏这个人,苏轼在凤翔府任值时就拜访过他,并对他在利州路漕司任上推行新法过程中既不妨碍百姓,又不损害法令,还不伤害亲情“三不害”

的做法十分赞赏。

苏轼拆开信来,见是鲜于子骏寄来的《杂兴》诗,于是顿觉一阵暖流,一种“他乡遇故知”

的喜悦顿时化作了诗兴,遂提笔写下了一首《古意》答之。

不日,新年的气氛还未散去,章传(字传道)也给苏轼寄来了诗作。

章传道这人,只知道是个闽人,其余不详,不过在后来此人与苏轼还有着交集,有不少的诗词唱和。

我们只说这次,章传道寄来了诗后,苏轼一看,是一首五言、去声廿六宥韵、二十二韵的仄韵长诗。

由此来看,此人必定也是有点作诗功底的科班文士,苏轼想也没想,就随手和了一首寄走了。

只是不知道其中的“马融既依梁,班固亦事窦。

效颦岂不欲,顽质谢镌镂。”

句,日后也为他惹下了麻烦。

这是因为,苏轼原本对《汉书》研读得极为精熟。

前面我们就讲过一个段子,苏轼年少时曾反驳过张方平,说你老人家难道真的不知道这世上还有人把《汉书》读过三遍的吗?

所以在这几句诗里,苏轼援引的梁冀、窦宪都是东汉时期的外戚(妹妹是皇后),都是因为时君的昏庸不明而跻身显位,为人残暴虚妄、恶贯满盈,但是马融、班固这两位旷世大儒各自却都屈身事于这两位贼人。

苏轼在这里的意思被认为是,我苏轼决不会像马融、班固那样去卑躬屈膝地依附于当朝的“贼人”

,在这里,明眼人都知道是代指王安石以及手下的鹰犬们!

所以说,祸从口出。

章传道这个人在历史上虽不驰名,却引得苏轼因诗发了几句不合适的牢骚。

元宵节一到,杭州城到处是花灯的海洋。

苏轼饶有兴致地到祥符寺九曲路一带观了灯,但见整个杭州城“金鼎转丹光吐夜,宝珠穿蚁闹连宵。

波翻焰里元相激,鱼舞汤中不畏焦。”

当苏轼转到了祥符寺僧人可久的僧房时,屏去了左右随从,独自走了进去。

却发现僧房里黑灯瞎火的,与外面的灯火璀璨判若两个世界。

寺僧可久俗姓钱,字逸老,喜作古律诗,是苏轼的诗友。

虽然他就居住于湖山的盛景之所,但为人清约介静,一般不轻易与人交往。

士大夫们前往相晤时,偶尔会有人给他带一些稻米,但可久也只是象征性地留下来一点。

这些米他用瓶子盛起来放在几案上,也没有什么菜蔬,每天就取二三合(北宋的一合就是一百毫升)食用,其品行为时人所重。

();()  杭城这些僧人平时清寒耿介非常贫穷,食物仅可续命,而衣物却是经常不够穿,但是,很少有人能见到他们面有忧色的时候。

苏轼的到来,作为地方官能与他们成为诗友,想必这些僧人也是十分乐意与苏轼这种平易近人的通判交往的。

正月二十一,元宵节过后,杭州城的气温已经回升,南国的春意已经很浓了。

苏轼病了一场,此时也已经痊愈。

此时,知州陈襄差人来邀请苏轼这位老搭档想一起出城寻春。

“间逐牙旗千骑远,暗惊梅萼万枝新。”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