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六十三章 世间哪有扬州鹤(第2页)

后来,遗憾的是王淮奇落第了,也没有来过杭州。

暮春时分,吉祥寺的牡丹将要凋谢了。

苏轼邀请知州大人陈述古一同赏花,可陈襄却因事未能赴约,于是苏轼便作诗道,“对花无信花有语,直恐明年便不开”

谁知陈襄听说后,次日便早早地来到吉祥寺赴约,苏轼话锋一转,又作诗道,“太守问花花有语,为君零落为君开”

这就是当时杭州府的一、二把手的幸福生活,直到后来,苏轼在去往常润州道上还会忆起与陈述古一起共事的美好时光。

王槩(音概),字公操,左蜀人(今四川东部),其时正以都管员外郎的身份出知东阳(今属金华市)县令。

此人性宁静,为政崇文尚礼,所以辖地百姓都有向学的好风气。

在东阳县西南八里有东西两座峰峦相对的岘山,分别叫东岘和西岘。

王槩曾于两岘对峙的飞瀑之下,建造了一座水乐亭,亭子建好之后,王县令就开始琢磨着向苏轼求诗。

苏轼这边一是公务繁忙,另外苏轼也觉得西至婺州一百五十里的东阳县是片稀世之地,是古往今来数不清的贤人共同吟咏过的热土,自己也不敢轻易就作诗作赋。

但架不住王县令的软磨硬泡,就在这春日里,给王槩寄去了一首诗作。

王概以“水乐”

作亭名,这是在慕名士风流,尽自家欢心,与家国情怀并无多大干系,这自然难入苏轼的法眼。

于是,苏轼在诗中就借水乐亭之名慷慨陈事,操笔生波。

大家知道,苏轼著书,有八面受敌之说。

他有着狂放不羁,直言无隐的性格。

他曾经上书皇帝,正面申论,还曾写诗兴叹,委婉讽谏。

观《东阳水乐亭》诗,便可知其大概。

此诗一开篇,苏轼就借他人遗事,嘲讽朝廷乱象。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

诗中所言战国时期所修的白公渠,引泾水注渭,泾水浊而渭水清,世人都说有利,而苏东坡却唱反调,说是“五斗黄泥一钟水”

苏轼用“引泾入渭”

影射王安石执行新法,急求国库生利的弊端。

当时西戎北狄面对中原虎视眈眈,国境已是堪忧。

而国内冗官、冗兵、冗费等现象严重,官员浮滥成灾,国内危机四伏。

而水利的建设也使老百姓成为盘剥对象,苏轼感叹朝廷一味图水利而无远忧。

他在诗中问:为何不效法唐朝名将哥舒翰,擂着羯鼓横刀勒马上前线杀敌去?

苏轼还对“水乐之声”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调之清流。

流泉无弦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

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

在绝壁空山下,自然流淌的泉水,是有声而无调的。

而你老王这水乐亭纵然号称“水乐”

,其音调也是由人工修整出来的,毫无生趣。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