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九十八章 与君世世为兄弟狱中绝笔(第2页)

而且还写诗文来攻击改革的新法,他的诗文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很大,他本人却还沾沾自喜。

();()  面对御史台的李定、何正臣和舒亶等人的无端指控,苏轼究竟是怎么得罪他们了,非要把苏轼置于死地。

关于这个问题,若是从御史台的那帮人的身份来分析,就可以很容易理解了。

自从王安石不再主持变法的事务,李定、何正臣和舒亶等人就成为了变法的主要负责人,也是宋神宗推进新法的坚定支持者。

而苏轼却是一个保守派人士,他站在了反对推行新法的一边,御史台担心保守一派再次卷土重来,从而威胁到自己在朝廷中的地位。

苏轼在当时的名声很大,朝廷中每次颁布一条新法,他都会召集一伙人,在背后对这条新法指指点点。

因此,李定、何正臣等人之所以要拿苏轼开刀,还可以起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然而,宋神宗可不是容易冲动的皇帝,他的脑子始终保持着清醒。

在位十六年期间,他怀着一腔热血和政治抱负,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一件事情上面,那就是“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带着这个目的,宋神宗重用了王安石,让他具体负责实施变法。

尽管此时的王安石已经不在朝堂,但宋神宗依然坚持把改革之路进行到底。

宋神宗认为,要想变法成功,就必须要在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重点是要维持政局的平衡。

所以,宋神宗一边积极推行变法,一边努力调解朝廷的政局平衡。

意思就是说,若是改革一派太嚣张了,就偏向一点保守一派;若是保守一派的反对声太大,就多多支持一下改革一派。

别看御史台的李定、何正臣这些人在明面上蹦得很热闹,但他们只是国家改革舞台前台的人物,而真正在幕后操纵的人物则是宋神宗。

当收到御史台呈上来的弹劾苏轼的奏章,宋神宗陷入了一阵沉思,他也非常仰慕苏轼的才华,不忍心将苏轼杀掉。

在宋神宗的心里,他自然也希望苏轼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能够帮助自己推行变法。

但由于苏轼与当时朝廷的政治理念不相融合,宋神宗也没有办法在这场变法运动中重用苏轼。

宋神宗深知,苏轼的高调行事作风也确实影响了新法的推进,已经到了自己出面调解平衡的时候了,索性就借着逮捕苏轼的机会,打压一下保守一派。

于是,在宋神宗的授意之下,御史台立即派出以皇甫遵为首的队伍,前往湖州逮捕苏轼,并将他押解回京城。

八月十八日,苏东坡被正式投入御史台的牢狱之中。

据《汉书》,御史台院内柏树苍苍,常有乌鸦栖居其上,御史台故称为“乌台”

,亦称“柏台”

“乌台诗案”

由此得名。

古代时期的御史台,就相当于如今的纪委监察部,专门负责纠察百官。

凡是出了问题的官员,都会有御史台负责逮捕关押。

审讯者常对苏轼通宵审问,在巨大精神压力下,他对大多数讽刺新法的指控供认不讳。

十月十五日,御史台上报了审理情况。

案情报告洋洋洒洒,其中苏轼的交代材料就有数万字之多。

李定、王珪等人必欲置苏轼于死地而后快,但神宗却有些举棋不定。

他本无意杀苏轼,何况太祖当年早有誓约,除叛逆谋反罪外,一概不杀大臣。

他不想在自己手里开这个先例。

();()  话说苏轼被皇甫遵押送至太湖的芦香亭下时,当晚,风涛寂静,月色如画。

苏轼唯恐被定罪后连累一众好友,不如投水而去,一了百了。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