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思前想后,想废黜王氏的皇后之位,立武昭仪为后,太尉您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心中一惊。
怎么会是皇后?
不是宸妃吗?
他朝着李治看去,惊觉对方神容平和,少了几分往日里的拘束困厄。
比起是来“贿赂”
他,让他改口的,更像是前来通知。
也不知道是发生了何事,才让他有了这等转变。
可陛下的问题已经抛出,没有多余的时间让长孙无忌去着人探寻李治之前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在已经回复过一次推卸责任的答案后,他也不适合再用褚遂良当挡箭牌。
他必须给出一个“是”
或者“否”
的答案。
长孙无忌眼尾的余光瞧见了同在此地的武昭仪。
今日对方虽不到盛装出行的地步,却必然是经过了一番妥帖的打扮,让其看起来风光逼人,正与李治那句封后愿景相互映衬。
也让长孙无忌难免去想,当年他到底是如何想的,才在王皇后提出将武媚娘接迎回宫的时候,并未做出拦阻,反而觉得这是个好建议,以至于弄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但话虽如此,现在拦阻也不算太晚!
他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语调和缓地说道,“昔年先帝病笃之时,不止将国之重任交托于我等,望我等扶持陛下肃清海内,定鼎乾坤,还曾对我等说,我好儿好妇,今将付于诸卿。
陛下可还记得此事?”
这好儿好妇之说里,好儿媳妇自然是王皇后。
这既是太宗钦定的佳媳,那么出于自古所循的孝道,便不该将其随意废黜。
陛下用无有子嗣乃是大罪的说法开篇,长孙无忌便以温吞的答复打出了孝道这张牌。
若非今年的元月初一,武昭仪曾经以李治妃嫔的身份在太宗陵前拜祭,算是将“父亲赐予妃嫔给儿子”
这等说法过了明路,长孙无忌完全可以将话说得再狠辣一些,便如“昭仪昔事先帝”
之类的理由。
见李治面露不虞,却没打算回应这句先帝嘱托,以防落人话柄,长孙无忌顿了顿,又接着说道,“陛下若真要因皇后无子之故废后另立,也当择贵姓而娶,便如周文王以太姒为妻,与之一并广施恩泽教化与民,这才是帝王典范。”
“再有,陛下继承大统至今,时逢灾厄频发,应当不愿见到皇统中微之象吧?”
李治的神情有一瞬的凝固。
若说长孙无忌的前一段话里,还算给李治留了几分脸面,就算是举皇后出身高门的例子,也直接往上追溯到了周文王的时候
,而不是直接拿出太宗与文德皇后来说,那么后半句话,便是威胁之意有过于劝谏了!
永徽年间的旱灾洪灾以及其余种种缘故造成的粮荒接连登场,又有边境反叛恶邻崛起,是能称一句“灾厄频发”
。
长孙无忌话中的潜台词分明是在问,到底是谁帮着李治将这样的乱局给平定下来的?
反正不会是武昭仪那早已随着先帝而走的父亲,也不会是她那些没一个能出头挑大梁的兄弟叔伯!
那么李治凭什么觉得,武昭仪能顶替掉王皇后的位置?
只是凭她完全能站在李治的立场上做事,凭她还算有几分政治头脑?
李治都几岁的人了,怎么还抱着这种幼稚的想法。
……
长孙无忌目送着天子拂袖出门之时,依然无比坚信,自己今日给出的拒绝答复才是方今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