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出手了,但被某种力量拦下?
原主记忆中,并未在政变日,看到海公公的身影。
赵都安深吸口气,没有继续深挖话题,转而道:
“但您还是起势了。”
孙莲英“恩”
了声,笑道:
“那就是咱家遇到的第二个‘贵人’了,先帝时,宫里曾出了个年仅十八岁,便登上‘掌印太监’之位的大红人,史书上都罕有。
我因少年时,与他相识,他得势后,便将我提携,送去了三皇女,也就是咱们这位陛下身边做事,如此才算有了进身之阶。”
“十八岁的掌印太监?”
赵都安吃了一惊:
“我好像听父亲提过,但印象不深。”
按理说,这般权势滔天的大太监,该名声甚大,除非早夭。
孙莲英唏嘘道:
“他那时春风得意,满朝文武无不敬畏,也因年少轻狂,得罪人甚多,甚至插手朝局……在某次出宫南下时,意外身死。”
这若不是谋杀,我名字倒过来写……赵都安腹诽。
这就能解释,他为何知之不详。
人死得太早,没人提了。
孙莲英说:
“他的死,教了我最重要的一课,从那时起,我便谨记,在宫中办事,须谨小慎微,切忌轻狂。
可以敛财,但也只能贪财,不要贪‘权’字。
在那之后,宫中平静了一阵,我年纪渐涨,凭借一手梳头的好手艺,得了三皇女赏识,许我旁听宫中学堂授课,剩下的事,你便知道了。”
三皇女一朝登基,鸡犬升天……赵都安自动补全后续,他沉默了下,说:
“所以,那个曾帮了您的禁军……”
孙莲英颔:“是你的爷爷。”
“……”
赵都安哭笑不得。
困扰他许久的因由,竟只是这样。
孙莲英早年受赵家雪中送炭,女帝登基后,投桃报李,这才举荐提携赵都安,让他进入徐贞观的视野。
他叹了口气:
“所以,您屡次告诫我,戒骄戒躁,也是因为……”
孙莲英叹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破案了!
正因那曾提携过他,“十八岁的掌印太监”
活生生的例子,才令老宦官敲打赵都安。
生怕他重蹈覆辙,落得个“意外身亡”
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