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3章 团队聚餐(第1页)

时间也快到中午了,陈安邦领着一行人往回去的公交站台走去,按照后世的习惯,他本来是想叫这几个人一起去饭店搓一顿的,可转过来一想这个时期的正常交往礼节也没这么重。

再说了虽然这时候物价不贵,可是十来号人去饭店吃饭,大几十块钱也是要花的,陈安邦身上只有两百来块钱了,今天晚上的人工费就得开出去小一百,后面多少身上还要留点应急的备用金,所以也就装傻忽略过去。

和李建军一起的那些人则根本没有要去饭店吃陈安邦一顿的想法,毕竟“仓廪实方知礼仪”

,在一个大部分人还吃不饱的年代,对他人的要求还没有那么高。

一行人又来到香炉礁车站坐车,因为是周末,路边也有一些出来练摊的人,基本上都是在地上铺一块蓝色或格子的塑料布,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杂货,大到二手家俱家电,小到钮扣针线,吃的、穿的、用的、看的都有,靠边上还有几个卖菜的,陈安邦等人走了过去,看到都是一些卖大葱、白菜、萝卜等北方常见蔬菜,还有就是咸鱼、粉条等干货,再不就是海虹、海带、蚬子等近海海产品。

与前世不同,现在的陈安邦已经完全适应了这些海产品,现在这些多是沿海的村民捡拾过来卖的,不但价格便宜,而且是纯野生产品,比后世的人工养殖水产味道要鲜亮得多,陈安邦决定买它几斤花蚬子尝尝。

“走,买几斤蚬子回去辣炒。”

滨城虽然地处东北,但是从语言到习俗上都与山东类似,而且本地人也有不少是山东人后代,所以滨城菜系偏鲁菜风格,什么软炸肉、炸蛎黄等都是鲁菜,这与陈安邦老家的菜系口味大不相同,陈安邦老家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据说是明朝初年从鄱阳湖边搬迁过来,所以菜式口味上与赣菜接近,油大味重爱放辣椒。

“师父,这不就是栝栝吗?”

陈安民好奇地说道,所谓栝栝就是小贝壳的意思,陈安邦老家都是淡水贝壳,不过没有花蚬子这么小的,而且都是黑色的,不像蚬子还有好看的花纹,就像以前的蛤蜊油外壳一样。

“嗯,差不多,但是这边人给分类得更细一些,像这种小的叫花蚬子,也有地方叫它花甲,还有黄蚬子和白蚬子,不过算花蚬子的味道最鲜,旁边那个黑色的一堆贝壳叫海虹,也叫贻贝、青口,再边上外壳巴巴赖赖的那个叫海蛎子,也就是牡蛎。”

陈安邦给这帮老乡介绍道,前世的他对这些东西也是一问三不知,现在的他当然是了如指掌了。

问了一下价钱,现在的海产品确实便宜,花蚬子一块钱两斤、两块钱五斤,海虹就更便宜了,一块钱四斤、五块钱一盆,陈安邦花了四块钱买了十斤花甲,虽然海虹更便宜,但是那玩意第一次吃容易腹泻,考虑到晚上还有安排,所以陈安邦不想捡这个便宜冒这个险,万一十来号人都放倒那乐子就大了。

一行人坐着公交车又回到金家街这边,本来严红军几人是要再坐两站回椒房的,但是陈安邦说了过去认认门,于是大家就一起下车了。

从公交站台向北边坡上走个七八分钟就到了出租房,这边算是椒金山的山脚,坡度不算太陡,房子一直盖到了半山腰,靠东边一点是滨城钢铁厂的家属楼,那边是五十年代苏联人盖的房子,这边的就是一些小工厂或小集体的房子,有楼房也有平房,中间夹杂着两所小学和一个初中。

进了小院,房东隋大姐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看到陈安邦带着一群人进了院,可能以为是介绍人过来租房子,正好院子还有几间空房,一边往绳子上扑腾晾晒着衣服一边看向陈安邦等人。

“隋姐!”

陈安邦上前两步,一边说话一边指着众人说道:“我几个老乡过来认认门,吃个饭就走。”

“嗯!”

隋大姐一听不是租房子的,热心劲就没那么多了,鼻子哼了一声示意知道了,一边扑打着衣服说道:“小陈啊!

姐这也就是给你面子,一般人我是不让他们胡乱往院里带人的,这人多手杂的,要是丢东西了你知道的,那就说不清楚了。”

“好的,隋姐你放心!

这几个都是我知根知底的老乡,一般人我绝对不带回来,这几个人过来认认门,吃个中午饭就走。”

陈安邦向房东保证道。

“赶紧进屋!”

陈安邦见房东默许了,便赶紧招呼老乡们进屋坐,屋子也不大,大概三米宽六米多长,二十来个平方,前面放着一张折叠桌,桌子边上是几个小马扎,后面放着两张高低床。

人多马扎不够用,陈安邦直接招呼李建军和严红军他们坐床上,出门在外没那么多讲究,然后吩咐陈安民将炉子生上,马安民把米洗上,因为来的人多,平时做饭的铝锅有点小,得先煮一锅饭,煮饭的时候切菜备料,饭好了腾出来炉子炒菜,菜炒好之后再煮一锅米饭,因为陈安邦他们都是吃大米长大的,吃面食不习惯,要不然上边上买些大馒头就不用煮那么多米饭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