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公子,纤纤长袖。
倦倦田中,束薪无诟。
……
不知从哪里传来一个小女孩的歌声,杜鹃从偃师城的东郊一路啼叫着朝安乐公东坞飞来。
周围已俨然一副夏日景象。
松柏的翠叶成盖,四野野花与荒草丛生,蚊虫、苍蝇似乎空气般无处不在,头顶的阳光更是猛烈酷热,烤得田野里的农人心力憔悴,似乎魂魄都被暑气蒸走了,但他们仍不得不强打精神,克制不适,在阡陌间奔波来回。
而刘羡便是这些疲惫农人中的一人。
此时他的打扮与普通农人无异,上身赤膊,高扎髻,下身紧绑粗麻长裤,将裤脚高高撸起,肩挑一根扁担,高挂两只灌满了水的水桶,汗流浃背地在田埂上蹒跚前行。
李密此时端坐在桑树树荫下,远远地打量着他,不时低头咳嗽着。
而郤安与张固则立在李密一旁,一面焦急地观望,一面向老人劝说着:“老先生,公子昨日才刚刚中暑,您今天怎么还让他过来,可别把他逼出什么病来!”
李密不为所动,他用手抓了一把地上干热的泥块,用手指将其磋磨成粉末,再挥洒出去,说道:“已经两月不雨了,可见今年是个大旱之年,多少百姓都在为保收忙死忙活,怀冲这点劳累,算得上什么?有你们在,他不会有什么大事。”
包括陈寿在内,谁也没有想到,李密说要教导刘羡治国之学,可结果等刘羡拜师后,这位老人随他秘密来到东坞,然后先要求他学习的,竟然是农作。
他让刘羡在东坞的二十顷地里,从中划出十亩来耕种农作,而且要从翻田,除草,沤肥等最基本的农务做起。
刘羡当时非常疑惑,问李密这算什么治国之学,如果是要了解民间疾苦,访问调查一番也就了然了,人的时间极为宝贵,何必耗费这番功夫。
李密没有和刘羡解释,而是直接说:“诸葛亮躬耕陇亩,管夷吾行商阡陌,最后都成为一代名相,这其中的道理,不是光靠言辞就能体会的,承祚既然把你交给我,你也就不要多问,要多做。”
这句话其实令刘羡很是不满。
在他的意识里,老师就是帮学生释疑解惑的,可眼前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人,却让自己不要多问,这实在不是良师作风。
但这位空空山人既然抬起了陈寿作大旗,刘羡也不好多说什么,他还是选择了照做。
当年冬天,在李密的指导下,他在东坞的田地最中央划了十亩出来,并和划地的佃农们商议,说一年后的收成,无论他种出多少,都赠给原本田地的佃农。
这些地本来就是安乐公的,佃农们没有反驳的道理,自然是千恩万谢,还想着给刘羡帮忙,但都被李密给回绝了。
“公子不是平常凡人,做什么事情,难道没人帮就做不成吗?”
李密的这番话可谓是累惨了刘羡。
在农务上,他不过是一个刚入学者,若有人能帮扶,自然能少走一堆弯路。
但李密却不管这些,他强硬地要求刘羡独自劳作,甚至翻田时,连耕牛都不允许刘羡使用,理由也很简单:“世人大多无牛。”
刘羡觉得他简直在找茬,但李密讥讽着说了一句:“公子莫非做不到吗?”
,当即激起了刘羡的傲气,他便真的一声不吭,一个人开始了自己的田亩生涯。
由于时代计量的不同,西晋时的一亩地比较于现代,大约少了近四分之一。
但即使如此,十亩地对于刘羡来说,还是有些太多。
人光是全部走上一个来回,都需要小半個时辰,何况还要在里面劳作呢?
开始时,没有耕牛,刘羡自己以人力犁田,他自以为身体强健,可七天下来,他才犁了六亩,背犁绳之处磨出道道血痕。
若非饮食上没有限制,恐怕早就精疲力尽了。
犁地之后,还有施肥,平地,除草,播种……等等工序,这些往日刘羡经常看过,知道劳累但不甚了了的东西,如今他都切实地体会到了。
他逐渐明白耕种也是一种学问,而且是一种极为艰苦的学问。
而在这门艰苦的学问后,才是李密承诺的治国之学。
说白了其实就是法吏之术。
李密会在每日农作之后,专门花一个时辰教刘羡学习《汉律》、《泰和律》、《九章算术》、《水经》等书,令刘羡系统了解国家的律法、官制、地理、人口、经济,具体地教导他朝廷如何做出决策,政令到郡县层面后又如何执行。
李密的讲法细致入微,常常辅佐以事例,无论河朔陇右,京畿巴蜀,他都有鲜活的正反事例可用,其学识之渊博,官务之精通,实在令刘羡叹为观止。
可即使如此,现在的刘羡,却对李密产生了极大的积怨。
...
红尘官路最新章节列小说红尘官路气欲难量著红尘官路全文阅读红尘官路是气欲难量写的都市生活类小说破案做官,手起刀落赚钱收美,肆无忌惮。官场军界,牛气冲天都市地下,显尽风流。看异界...
节奏快故事性强反派高智好消息有人要卖我古董坏消息这玩意是诡的好消息幸亏我没收坏消息诡缠上我了这是一个现代背景下,妖魔诡怪肆意横行的故事。Ps本书绝不拖沓,全程干货,百万字正常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