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姐倒觉得是好东西吃的多了,就像有钱人家一样,山珍海味不爱,反而好那一口清粥小菜。
她吃着浮圆子,不知为何想到了梅家。
过完这个年又大一岁,她十七岁,再晚一年没事,梅立松却十九了,梅家定然是急的,估计也就明年的亲事。
今年还是赵家女,明年就是梅家媳。
晴姐感觉眼眶突然有点发酸,她低下头,吃掉了剩下的那个圆子。
太甜了,腻的很。
但带着甜味的东西一向贵,又是糯米包的,只三个小小的圆子就六文钱一碗。
集上最热闹的就是卖炒货的,花生瓜子,家家户户都要买上一些。
还有各式各样的炸货,挑便宜的买两斤。
剩下的就是柿饼和糖,提去走亲访友,十分体面。
也有家底殷实的,会买几样点心给孩子甜甜嘴。
赵家年货都从县里买齐全了,但晴姐几人还是乐此不疲的在街上溜达。
卖炒货的摊主大方,见客人过来,就抓上一把分给大家伙尝尝。
“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做了几十年了。
瓜子都是自家种的,一年到头也就卖这几天。”
在外面做生意的,都说是家里的祖传手艺,并不能当真,但晴姐吃了,觉得怪香的。
除了盐粒,估摸还添了些别的东西。
赵氏能吃出来,但别人吃饭的东西,她还没那么缺德直接说出来,而且东西都讲究配方,多一点少一点,味道都不对。
“什么价,多买有便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