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34章 刀剑远胜道德求追读(第1页)

刘协一时语塞,有种没写作业被老师抓包的感觉。

“那个……”

实在是想不到出处,刘协只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董卓的问题。

“古时匈奴羸弱,仅赵一国便可拒其于阴山之外,仅李牧一将就可使其不敢南下牧马、弯弓抱怨。

此全赖华夏技艺精湛,如韩之强弩、楚之宝剑,皆远胜于胡人,故此才能驱逐胡虏。”

“后暴秦覆灭,匈奴人得到了秦人遗留在阴山、河套的工匠、工坊,提升了其技艺,由此便可与诸夏争雄,甚至于白登山围困高祖,并在后来火烧甘泉宫!”

“幸得文景盛世,天下大治,大汉工匠技艺提升,产出了更多的铁器、钱粮,支撑了武帝时期的数次北伐,这才将匈奴这一大敌的脊梁打折。”

“故此,这就是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至于后面的什么将不识士、君不择将的例子也是众多,刘协也都将其举例一一言说。

随着彻底解答完这个问题,殿内才传来回应——

“善!”

显然,相比第二个问题,关于第三個问题的答案,刘协无疑更让董卓满意。

董卓此刻也从宫室内走出,朝着刘协行礼:“陛下圣躬安!”

“朕安。”

二人虽是师徒,但也是君臣。

正如方才刘协在董卓传道受业解惑之时持学生礼,如今既是君臣相见,董卓也自然而然的持臣子礼。

“太师,你是从哪找来的这般刁钻题目?朕怎么没有从哪本兵书上见过?”

刘协不爱经典,却偏爱兵书。

什么《论语》、《春秋》,刘协都是草草翻阅,知道个大概就好。

可在兵书上,刘协却大都逐字逐句的读了过去,没有丝毫遗漏。

什么《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尉缭子》,刘协这些天可都翻过来了,可唯独没有听过董卓的这句话。

董卓此刻也为刘协解惑:“方才臣的那句言论,并非出自兵书,而是先汉晁错上奏于景皇帝的《言兵事疏》。”

晁错?

那个提议削藩,结果被腰斩的景帝智囊?

可刘协只听过他的智谋,却没听说过他在兵事上有丝毫建树啊!

董卓也看出刘协的疑惑:“陛下,并非领将带兵者就一定是知兵之人。”

“同样,不领将带兵者也并非就不晓兵事!”

这点刘协异常赞同。

韩信、还有与刘协同岁的诸葛亮,那都是一出山就吊打当世名将的猛人……

人家前半生根本没机会接触军事,可并不妨碍他们对军事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

“太师的意思是,晁错也是知兵之人?”

“是。

仅从这篇《言兵事疏》就能看出,晁错并非迂腐文人,而是真的知兵!”

谈及完晁错,董卓这个严厉的老师就开始挑起刘协的错误——

“陛下,臣询问的,乃是军事!

陛下何必要字字以兵书中的言论相对?”

“战场上打仗,又不和念书一样,有起承转合,有开篇结尾,怎可事事都照本宣科?”

“臣问陛下第一问,陛下以孙武之言相对并无不妥。”

“可这第二问,若再以孙膑之言相对,怕是却错漏百出了!”

热门小说推荐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从庆国太子李承乾开始称尊

一朝之间,穿越成了庆国太子,为王之路,注定布满荆棘。所幸,金手指在身,欧皇附体,发发暴击,金色传说。李淳罡传承加身,一剑开天门令四顾剑为之拜服。招募令在手,无数历史名臣猛将纷纷来投。一路走来,他立钱庄,治水患,整军伍,收南诏,灭西胡,平东夷,征北齐。孤身入太极殿,百官拜服,庆帝亦只能退位让贤。而当他登基为王,统一天下,成为了天下共主之时,一切才刚刚开始!...

我在大秦卖火锅(美食 红包群)

我在大秦卖火锅(美食 红包群)

又名惊我把连锁火锅店开进了始皇宫里我有美食红包群火锅店经营人姜晩容刚走上扩店暴富之路,却一朝穿成被继妹和渣爹推出顶罪的同名小可怜。人在秦朝开局车裂罪名帮太后赵姬渣了始皇他爹姜...

八零娘亲是女配

八零娘亲是女配

迷迷糊糊穿越到了八零年,成了一本书里的恶毒女配,还多了个小萌娃。郁闷的是,这恶毒女配把男主给设计了,让男主娶了她也就算了,她的娃儿,竟不是男主的然后,男主金蝉脱壳成功,却让女配成了被村里人嘲讽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