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和厨子正在争吵。
陈强听到两人的对话,便秒懂是怎么回事。
洋人点餐的时候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比如少放胡椒少放盐之类的,可洋人说的话中国厨子听不懂,所以洋人很生气。
洋人认为,自己明明是在说中文,厨子却一直在摆手,表示听不懂,这是在故意戏耍他。
厨子认为,这个洋人一直在说一些自己听不懂的话,而且态度越来越凶,这是在欺负自己。
而事实则是,洋人在说粤语。
这是个苏北厨子,他显然听不懂粤语。
一个很简单的误会。
陈强不是广东人,粤语水平几乎为零,他能听懂的粤语只是那么寥寥几句,说起来的话只会一句“猴赛雷”
,还是从网上学来的。
不过陈强懂英语啊,于是他走上前去,先是用英语跟洋人解释了一番,然后又用汉语跟厨子解释了一番。
这下子两人才知道是闹误会了,互相表示致歉。
陈强能够猜到,这个洋人,应该是英国人,而且是从香港来的,只有从那地方来的,才会操着一口熟悉的粤语。
陈强当车夫的时候,就很喜欢接香港来的客轮,因为船上面总是会有一些英国人。
有很多英国人都会说粤语,其中不乏有很多在香港出生,或者在香港生活了几十年的英国人,他们的粤语已经说得非常熟练。
这种英国人很少会离开香港,即便离开香港,顶多也是去一下广州之类的地方。
他们大概觉得会说粤语,就可以在中国畅通无阻了,结果来到上海后顿时懵逼了。
上海话他们肯定是听不懂的,就连官话也和粤语有很大的差别。
上海的车夫当中几乎没有广州人,他们不会说粤语,英国人在上海用粤语也是鸡同鸭讲,甚至不如用英语方便。
而每当这时候,陈强就会用英语揽到客人。
中国人的迁徙历来是有规律的,比如山东人习惯北上,去东北闯关东;苏北人习惯南下到上海、杭州一带打拼生活;河南会有比较多的人选择会去北京闯荡。
广州、福建一带的人很少会北上,他们会下南洋,下西洋,近一些的会去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远一些的则会跑到美洲去,去美国、去巴西。
所以粤语和闽南语基本不会向北方传播,反倒是在海外的华人圈中成为了一种主要语言。
言归正传,陈强遇到的这个洋人的确是个英国人,而且还是个有钱的英国绅士。
英国人为了感谢陈强的帮助,决定请陈强吃饭,他又给陈强点了一餐。
显然这个英国人是在香港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知道中国的文化中,感谢别人的话,请吃饭是一种永远不过时的方式,特别是在物资匮乏的三十年代,很多中国人连饭都吃不饱,这时候请客吃饭就更加接地气了。
陈强也没有拒绝,反正回车厢里也没有他的座位,不如在餐车吃一顿,好歹也有个地方可以坐。
民国时期的火车,是分一等座、二等座和三等座的,当时铁路局规定,三等座的乘客不能进入餐车,餐车只是一等座和二等座乘客能享有的服务。
当时也有针对三等座的餐饮推车,不过都是卖些便宜的食物。
1933年,教育家钱穆先生才能从苏州乘火车去北京,当时就坐的三等坐席,吃饭的时候有推车经过贩卖食物,钱穆先生描述为“油腻腻、硬生生的米饭或面条。”
也是因为三等座没有好吃的,使得火车站的小贩愈加活跃,当火车靠站的时候,炒花生的、煮毛的、卖各种小吃水果的摊贩都一拥而上。
有些坑人的小贩,会用猫肉伪装兔肉贩卖。
鲁迅先生的弟弟周作人,在年轻求学的时候,就买过火车上的猫肉。
现如今,朱自清先生的父亲在火车站买橘子,已然成为占别人便宜的著名老梗。
德州扒鸡也是随着那个时代的火车而名满天下。
一等座和二等座的乘客,可以去餐车里吃饭,当时的火车里有很多“大餐”
aaaaaataroertyaaogiaaantentaaaigsrca00fiesarticeia313168831688sjgabordera0aa...
十六岁的花季少女,却在生日当天撞见父母双双外遇。前后几人死于非命,警方追踪多日却一无所获。到底谁才是隐藏在暗中操控一切的神秘人?当真相揭开后,一切让人毛骨悚然各位书友要是觉得冬天里的萤火虫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二本扑街码农重回高考初年,能上演何等惊人的火箭攀升速度一个在88年广交会上用大哥大的大佬,是否比2018年开黄金柯尼塞格的土豪,更像一个羡慕值黑洞吸干方圆十里的眼球是的,这是信息和传媒大佬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