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94章 政令(第2页)

等办到了,何文静便让他拟一道告示,凡春耕无粮种的百姓皆可到县衙赊借,由里正报上名单及数量,秋收时按所借之数返还即可,只若有逃欠着,追回后按刑律充劳役。

另若是家中无口粮者赊借,也可一并报于里正,只每户最多可借2斗,秋收时需按所借之粮返半成利,若到期未返还则改为一成利,逃欠与前者同罪论处。

“大人”

办有些迟疑,“这恐怕不妥,万一他们又不赊借还逃进山里,那大人岂不是要闹了亏空等三年后大人与下任县令交割可就得自己补上差额了。”

“无妨,你只管去办,所有责任本官一律承担。”

何文静不想跟他多解释,只让他速将告示贴出。

县衙里的粮库一直装得很满,前面几位县令就没有一个敢借粮的,每年只知道收税再转交朝廷,其余的则留作库粮储存,以备不时之需。

可这么些年下来,绩县的库粮就没见他们动过分毫,至少没见他们有过赈济百姓之举。

就像何文静之前所见,绩县百姓确实生计艰难,若是此时许多人春耕都无法进行,那等到收税之时又将如何难道他还能让县衙的衙役们去拿东西拆房子不成

至于若有人宁愿跑进山中当野人也不还粮食,民生艰难至此,那他便自己想办法填补亏空吧,既然他来当了这父母官,总得担些责任。

再说他也没打算真的只让这里的百姓种三年地。

绩县县衙这几日总有衙役来往于内堂外堂之间传令,县中几乎三班六房的人都被新任县尊大人叫过去问过话了,重要些的门房甚至已经开始按新任县尊大人吩咐忙碌起来,这暮气沉沉的县衙一下子就如齿轮般转动了起来。

而绩县外的百姓们此时也躁动非常。

首先是他们在大牢里被关了许久的亲人突然被放了出来,既没有让他们交钱也没有打他们板子,就这么完好无损的放了出来。

然后就是县衙张贴出了赊粮告示,告示下还有官差专门讲解内容,让绩县百姓直呼不可置信。

开始几天确实没人相信,后来慢慢有几家确实过不下去了的,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里正那里按手印报了名,然后几日后他们真的去县衙领到了粮食,另外还有盖了官府印鉴的赊借文一份,正是他们之前按手印的两张中的一份。

这下众人都沸腾了,都说新任县尊大人是青天大老爷,还有不少人拿到粮食后痛哭流涕。

当然也有想浑水摸鱼的,只是最后都无功而返。

何文静贴出告示时也给里正们下了死命令,若是有情况不符合的人取粮,则里正按侵占官府资财处置,而若是符合条件者里正不予登记造册,则废除里正之职。

因此基本所有报名之人都快被查了个底朝天,大家相互检举监督倒也算井然有序。

何文静这段时间也忙得不行。

县衙大牢中的犯人已经被放出了大半,另外还有几十人因为确实有轻微触犯律法因此并未放出,不过他也没打算久关,干养着他们可不是他的风格。

这样忙了快半个月,何文静只觉得疲累非常,可是春耕是大事,他还得亲自下乡去百姓耕种的情况,否则他始终不能放心。

这次出门,何文静特意换了一身粗布麻衣,又王青还给他找来了一顶竹编的斗笠,脸也用磨细的粉涂得蜡黄,上去真跟普通农夫差不了多少。

“少爷,你真不让我跟着一起去啊。”

王青怨念的着他。

自从来了绩县,县中的衙役都归了大人差遣,他一直怕自己哪天失业了,本想跟在大人身边总行了吧,却没想自己出去得更少了。

何文静正在铜镜子中打量自己的装扮,正想着要不要粘上点胡子,听他抱怨也未抬头,“你见过哪个老农家中有两头驴子的”

没错,时隔不久,他又开始骑上了驴子。

他那匹马实在太显眼了,上次他出门时就发现了,只要他牵着马向乡民打听事情,对方必定慌张躲避。

因此他特地让人找了一头驴子来,而且是一头瘦骨嶙峋的年老驴子。

“这”

王青语塞,沉思片刻后又眼睛一亮,“那我骑一头牛好了”

何文静转头无语他。

“呵呵,好像更不像了”

王青摸摸脑袋,只好算了。

何文静吩咐他好家门,若有急事就先去找县丞,自己则弃了长剑别了把柴刀在腰间,牵着驴子出了县衙门。

请牢记收藏,网址最新最快无防盗免费阅读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

我成了崇祯的供应商

大明崇祯十四年,小冰河时代已到最严峻的时期,京师鼠疫风暴已在酝酿,洛阳已经失守皇帝还在为辽东局势忧心,就在这风雨飘摇之际。陈烨,一名幸运的时空交易店员,匹配到了崇祯。崇祯买粮食,买电台,买仙人指导。卖黄金,卖矿产,卖大明能卖的。朕要这天下,日光照耀之处,皆为明土。朕要在仙人的指引,以及完善的知识体系下,建立,富有大明特色的新大明陈烨别问了,这永乐大典,古方秘籍,万国已灭绝动物保护园真是地里长出来的。(书友群954975531)...

禽兽宝宝一岁半:兽人老公好凶猛

禽兽宝宝一岁半:兽人老公好凶猛

她是共认的小吃货,穿越到异世,被凶残的禽兽男拖进山洞,神马一夜七次弱爆了人家是一夜只一次,但一次一整夜一直到她肚子里被强行塞进一个蛋宝宝强大腹黑,带着妈咪全世界的找美食。结果发现禽兽爹地遗...

六姊妹

六姊妹

小说以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头十年的皖淮小城淮南为故事背景,讲述了田家庵区老北头何家老一辈及六个女儿的人生悲喜剧。新中国成立后,老何为支援社会主义建设,携家带口从扬州江都移居安徽,在淮河边上扎下了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