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爷爷死的时候,并没有分家,所以这次趁着过年,大家都回来了,就聚一起,商量分家。
那时候我大伯已经搬到佛冈,我爸去叫他回来,他直摇头,说不用分他的了,他在广州做生意,赚了点钱,在佛冈买了块地,建了楼房,现在住在那边,自然也就不再想念这山旮旯里面的东西。
毕竟这么大一个家子,十几兄弟,要分家,能分到多少?
我三叔回来之后,并没有对大家说起,他跟着朱光庆去韶关赚了大钱,身上有三千多块钱。
一是因为他不想传出去,怕传到朱光庆耳朵里,二是因为他想给这个家一个惊喜。
回来的时候,他还想着,将这些钱拿出来,给大家建造几间像样的瓦房。
因为那时候我爷爷留下的几间土房子,早已经破旧不堪,好几间还已经坍塌,只剩下一个围楼,大奶奶那一脉的四个兄弟,四家人,住在那围楼里面,我爸单身一个人,住在外面一间瓦房,自己煮。
其余的几个兄弟姐妹,嫁走的嫁走,出去打工的出去打工。
那时候这一大家子,真的穷到了极致,只能勒紧裤腰带生活,几家人挤在一起,穷日子过久了,妯娌间的矛盾必然就会爆发。
我那大奶奶生的叔伯兄弟,在我爷爷死了不到两个月之后,就开始吵着要分家。
于是,这一晚,年二十九,他们将我爸,我三叔,叫了过去,商量分家的事情。
农村的习俗,一般女的是不能分家的,所以就只叫了我爸和我三叔,并没叫我小姑。
我大伯是自己主动放弃,所以也没来。
几个人聚在一起,围着一锅火屎堆取暖,然后商量。
大奶奶那一脉参与分家的兄弟,分别是阿样伯,阿柳伯,阿清伯,和阿梁伯。
另外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伯伯没来,他们也和我大伯一样,出门去打工了,不再回来争抢家里的东西。
六兄弟坐在一起,谈着分家的是。
我三叔不主张分家,就提出,大家能不能一起做一个围楼,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工,然后一大家子的,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阿样伯立即冷笑:“阿袁,你有钱?”
我三叔就说:“和光庆去韶关赚了一点,应该够建个围楼。”
阿柳伯咯咯大笑,很是不屑:“阿袁,你知道建造一个围楼要多少钱吗?少则要上千吧,多的话,可能要两千多不止!”
“毕竟泥砖,灰油,沙子,瓦片,横梁,地砖,等等东西,都是要钱的!”
“你去韶关一个多月,能赚多少?十块还是二十块?”
大家都不相信我三叔会有那么多钱,嘲笑一番后,便不再理会他的建议,继续讨论分家的事情。
我爸则劝我三叔说,他们要分就分吧,反正你已经出去做工,我过完年也准备去三水种菜。
三叔见大奶奶那边几个兄弟,都没有要一起住下去的意思,便也就不说了。
那几个兄弟一边抽着土烟,一边讨论如何分家。
我爸和我三叔,都没怎么插嘴,因为他们也无心于这一丁半点的东西。
他们讨论得很细,大到田地,屋地,山地;小到一条担干,一个簸箕,甚至一把扫帚,都要分得清清楚楚。
他们见我三叔和我爸,都无心争抢,便你一言我一句,说着自己要这个要那个。
最后划分定了,这才发现,竟然没给我爸和我三叔几样东西!
我爸因为当年还在家住,他们不敢那么过分,就分了我爸当时住的那间只有几平米的破瓦房给我爸。
至于我三叔,他们竟然一间房子、一片屋地也没分!
三叔见他们如此过分,有点气不过,心里闷闷不乐,不过并没当面说什么。
...
兵王,这是在任何一部字典上都查不到的词,士兵创造这个称呼仅是为了表达对他们中间绝对佼佼者的敬佩和尊敬兵王,士兵中的王者,他们仅仅是士兵中的王者,也许他们永远也成不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将军,但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