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瑟琳:“据我所知,最近调整排班的传闻99会很快落实,以后大家要轮换线路收电报了。”
莫伦与两人打了招呼,她们与“加料”
的露娜·伊迪同属一个办公室。
莫伦表示不解:“伊迪的专业能力强,轮换线路对她会有什么影响?难道是因为工资变动?不再按工作天数算钱,而按收电报的数量计算,她才会不愿意调到相对空闲的线路?”
“不是这样的,这事说来话长。”
凯瑟琳压低声音说,“要从「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讲起。
它家与我们公司有一条固定线路,每天的电报通讯数量不低。”
这是一条伦敦市内线路,是217室的工作范围。
凯瑟琳继续:“去年「伦敦金融城电报公司」来了一位新的电报员js,我收到过他的电码,217室的其他人也都收到过。”
如今电报员报时,通常要在结尾留下姓名缩写。
事后有需要,用于核查每一条电报经由哪些人传递。
凯瑟琳:“今年四月开始,我们办公室其他人都没再收到这个签名的电码,全都传到伊迪手上了。”
所以呢?
莫伦知道每个人的收电报节奏不同。
初学者无法分辨,但老练的电报员隔着电线就能从按键度与力道区分对方是谁。
听凯瑟琳的意思,难道露娜·伊迪与js渐渐熟悉后,近半年“网恋”
了?
乌丽卡直接问出来:“两人恋爱了?”
这在电报圈屡见不鲜。
一根电线连接了素不相识的两个人。
不忙的时候,有的电报员在办公室看书,更多电报员会利用公司线路私人聊天。
绝大多数电报员正值适婚年龄,家庭背景也相近。
不是大富大贵,多是不愁温饱,来自牧师、医生、小商人、政府职员等家庭。
背景与年龄合适,从线上恋爱展到线下见面,然后结婚的人不在少数。
凯瑟琳点头,“对,两人恋爱了。
这本来不是问题,但伊迪开始霸线了!”
莫伦立刻想到上午的收报考核,接到的摩斯码中有一大串乍看似乱码。
如果直接翻译电码只会得到无意义的英文字符,必须先对摩斯码进行缩写转译。
举个例子,「查尔斯公司」每间电报室都有一本大记事簿,上面记录了常用的缩写。
比如数字1,摩斯码本来是“·----”
,在一些线路上被用来代指“您所需的钱款已经汇出”
这一句话。
缩写代指不只流通于查尔斯电报公司,也与上下线的电报公司达成习惯性默契,节省了收电报的时间。
在这个基础上,一条线路两端的电报员有时会展出只有两个人懂的代号,更进一步提升收报效率。
问题随之出现。
有的电报员利用这种方式把某条线路拿捏在自己手上,也就是“霸占线路”
。
虽然提升了传信效率,但也给同事造成麻烦与困扰。
凯瑟琳:“伊迪不顾217室其他人的死活。
我们忙到飞起都和她没关系,她只管那一条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