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益民返回四合院,将自己老爹以前珍藏的那瓶茅台,以及一瓶汾酒给爷爷带上。
六十年代的汾酒,延续了五十年代末的包装。
这款酒的酒标底图用粉红色标明了中国的版图,在地球的图案上印着“汾酒”
大字。
跟茅台一样,汾酒也是当下八大名酒之一。
接着,周益民在商店购买了一卷(匹)布,花了3o元,料子挺不错。
这种面料,布店的价格跟周益民的商店差不多。
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布票。
要知道,现在布票和布都很难得,很多家庭是有钱都买不到布。
实际上,从建国以来,我国的棉布资源就非常紧张。
我国工农业基础薄弱,大家穿的全是棉布衣裤,而有限的土地顾得了吃(种粮食),就顾不了穿(种棉花),所以纺织品异常紧缺。
6年前,也就是1954年,全国就启动实施棉布计划定量供应,各地分期按人头放布票,布料、成衣、床上用品统统凭票购买。
1956年,国内遭遇水灾,棉田减产,纺织品供应愈吃紧,不得不强化“凭票买布”
措施。
三年前,国家向全国人民出“战胜困难精打细算节约棉布”
的号召。
就连京城都宣布当年棉布供应计划,城市居民、大中学生,全年的布票定量由36市尺下调到24市尺。
24市尺是什么概念?
一件衬衫做下来要7尺5寸布、一身棉衣要16尺布……
布票不够,钱也不宽裕,穿衣必须精打细算、艰苦朴素。
再加上纯棉服装容易破损,穿打补丁的衣裤、戴保护衣袖的袖套,成了当下这个年代的标志。
一卷布有34米左右,能做不少衣服了。
现在大家买布都是多少尺、多少尺地买,哪有直接买一匹的?你也没那么多票,就算有票,也很难买得到那么多。
那么,平均下来就是1元左右1米布。
5袋奶粉,2斤红糖,2o斤大米。
奶粉有营养,但就是不知道爷爷奶奶他们喝不喝。
准备充分后,周益民踩着自行车出,努力追赶前面的周大福等人。
没多久,周益民便追上那些家伙,看到他们在路边休息,饿得有点没力气了。
这些家伙从村里出来后,就没吃过东西。
周益民这才反应过来,假装在自行车后的采购篮拿出一袋东西。
袋里是大肉包子,周益民这两天吃早餐的时候特意多买的,放在商店背包里,还热着呢!
“都过来,每人拿两个。”
周大福等人一看是大肉包子,口水直咽,赶紧用衣服擦了擦手,小心翼翼地上前拿一个,然后小口小口地品尝。
刚才还有人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