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得宠眷
李如松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十二月(1549年12月29日),其家族久居朝鲜,先祖于明初渡过鸭绿江归附明朝,世代居住在辽东铁岭卫(今辽宁省铁岭市)。
李如松自幼随父李成梁征战,骁勇善战,熟悉军事,曾师从名士徐渭学习兵法。
凭借家世和自身才能,李如松在年轻时便受到朝廷的重视。
万历三年(1575年)四月,李如松承父荫被授为都指挥同知,允许世袭,并充任宁远伯勋卫。
此后,他逐步升迁,万历六年(1578年)自黄花镇守备升任总督蓟辽保定军门标下右营游击,翌年(1579年)八月又升为分守马水口参将。
万历八年(158o年)七月,因李成梁在辽东屡立边功,取得红土城大捷,李如松被允许世袭宁远伯爵,并因功调署都督佥事。
万历九年(1581年)九月,李如松入京任神机营右副将。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七月,年仅三十五岁的李如松升任山西总兵官。
这一任命引起了一些官员的担忧。
给事中黄道瞻多次进言,认为李成梁、李如松父子不应一同掌理重镇,担心权力过于集中。
大学士申时行也请明神宗对李如松善加保全,以免招致非议。
神宗对此表示理解,但并未削减对李如松的信任,反而召他入京任右军都督府佥书,以示对其的重视和保护。
万历十三年(1585年)七月,李如松改以都督佥事提督京城内外巡捕。
同年十二月,兵科给事中邵庶弹劾李如松及其弟、副总兵李如柏不法行为,请求神宗对李如松稍加抑制,以“保全终始”
。
然而,神宗认为李如松父子兄弟因战功升职,与寻常恩荫不同,加恩并无不妥,因此并未采纳邵庶的建议。
万历十五年(1587年),李如松出任宣府总兵官。
在宣府任职期间,李如松与巡抚许守谦之间生了矛盾。
许守谦曾检阅军事操练,按照惯例,武将应尊文官,但李如松直接引许守谦与自己同坐,未遵守礼节。
参政王学书劝解李如松,二人争执不下,几乎动手。
巡按御史王之栋因此劾奏李如松“骄横”
,同时弹劾王学书。
神宗决定剥夺二人的俸禄,以示惩戒。
不久后,李如松再次被参奏,给事中叶初春请求将李如松调离宣府。
神宗最终命李如松与山西总兵李迎恩换镇,以缓解矛盾。
尽管李如松多次被科道官弹劾,但神宗始终对他宠眷有加,并未因这些弹劾而改变对他的信任。
神宗甚至将李如松召回任中军都督府佥书,继续委以重任。
二、扬名西北
万历二十年(1592年),宁夏镇原副总兵哱拜(鞑靼人,东蒙古族)与其子哱承恩勾结蒙古河套部落,动叛乱,迅占领了中卫、广武、玉泉营、灵州(今宁夏灵武)等重要城池,威胁到了陕西的安全,全陕震动。
朝廷多次派遣平叛军,但进展缓慢,局势十分严峻。
在这种危急时刻,经御史梅国桢的举荐,李如松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提督陕西讨逆军务总兵官,统率辽东、宣府、大同、山西兵及浙兵、苗兵等多路军队,前往宁夏平叛。
李如松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他迅组织部队,制定详细的作战计划,决心一举平定叛乱。
六月,李如松率领平叛大军抵达宁夏。
他先派遣麻贵部出击,击败蒙古河套部落,追击至贺兰山,将其全部驱逐出塞,彻底切断了叛军的外援。
这一举措大大削弱了叛军的战斗力,为后续的围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与此同时,各路援军6续到达,将宁夏城团团包围。
李如松亲自巡视战场,仔细观察地形和宁夏城的防御工事。
他现宁夏城紧邻黄河,城防坚固,直接攻打难度较大。
于是,李如松决定采取水淹城池的策略。
公告,本文于3月5日入v,当天三更掉落,欢迎小可爱们继续支持嗷虞抚芷在一本修真文里穿了三百遍,每次都是路人甲,最后一次依然是个路人甲。时值内门弟子试炼,为了躲避剧情,虞抚芷当场摆烂,最后被一个懒名...
八岁许道,十年筑基,三十炼法,岁至甲子,乃成上品金丹。去伪存真,炼就纯阳,天仙道果,还在途中。一个从炼成上品金丹,晋身道宗真传开始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