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时,一名斥候匆匆而来,带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原来,辽东遗民在得知大军受阻后,自组织起来,准备协助大军进攻高句丽。
这一消息让李泰眼前一亮,他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皇兄,我明白了!”
李泰心中豁然开朗。
他意识到,皇兄之所以让魏叔玉和程处默驻扎在河北北部,并非为了阻截他们的后路,而是为了利用辽东遗民的力量,形成内外夹击之势。
而阿史那飞燕的突厥骑兵,则是一枚重要的棋子,可以在关键时刻给予高句丽致命的打击。
想到这里,李泰的心情变得轻松起来。
他开始着手准备与辽东遗民的联络事宜,并派遣使者前往长安,向皇兄汇报这一重要现。
他相信,在辽东遗民和突厥骑兵的帮助下,他们一定能够战胜高句丽,收复失地。
而在这场战争中,李泰也逐渐成长为一个更加成熟、更加有担当的将领。
他学会了如何在困境中寻找机遇,如何在迷茫中坚定信念。
他深知,这场战争不仅是对军力的考验,更是对人心的考验。
而他,已经准备好了迎接这场考验。
随着局势的变幻,新的战略蓝图悄然铺展。
窦威紧握着那份沉甸甸的战报,嘴角勾起一抹讥诮的笑意,对那监国言道:“大人,您这宏伟蓝图,岂不是空中楼阁?昔日您力主驱逐辽东之民以图胜,如今却言归汉土,安抚遗民,岂不是自相矛盾?”
监国闻言,面色微变,却强作镇定:“战乱频仍,遗民虽存,然其力微,何以成大事?”
窦威冷笑更甚:“大人身为监国,理当深思熟虑,而非信口雌黄。
您的言行,不仅轻慢了国事,更辜负了百姓的期望。”
四周,群臣纷纷附和,声讨之声不绝于耳。
监国孤立无援,面色铁青。
吴王李承乾端坐于软榻之上,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
他未一语,只是静静地观察着这一切,心中暗自思量:失败,是成长的催化剂,它教会了我沉稳与冷静。
在这权力的漩涡中,李承乾深知,冲动是魔鬼,唯有深思熟虑,方能引领国家走向光明。
他暗暗下定决心,待到时机成熟,必将以更加稳健的步伐,带领大唐走向辉煌。
在那风起云涌的朝堂之上,李恪静立如松,任凭周遭喧嚣渐息,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洞察人心最深处的秘密。
终于,当最后一丝杂音消散于空气之中,他缓缓开口,却未及言,长孙无忌已抢先一步,躬身行礼,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郑重:“监国大人,臣等接获密报,言您私藏三万突厥骑兵于河北塞外,此举何意?莫非是意图在关键时刻,截断营州援军的归途?”
虞世南紧随其后,眼神如刀,直射李恪:“更有甚者,您向万民许下重诺,誓要坚守并收复辽东,此举岂非将陛下置于进退维谷之地,令其难以抉择?”
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质问与指责,仿佛李恪已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杜如晦在一旁,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李恪的才智与抱负,却也对其行为感到不解与担忧。
他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却无力插言。
日更6000昭昭赏花灯的时候被拐卖了,拐子还没把昭昭卖出去,就被官府抓个正着。面对粉雕玉琢却没有去处的昭昭,林家当家夫人拍了板,不就是多口饭吃吗他家养了乡里都说林家是个厚道人,把养女宠上了天。但...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