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轩闻言,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之情,连忙跪谢:“臣领旨谢恩!”
左右监门卫作为十六卫之二,各设上将军、大将军、将军等职位,掌诸门禁卫及门籍。
而上将军往往只是虚职,大将军也仅是挂名而已。
真正掌权的,乃是将军一职。
左监门卫原有两位将军,一位是陈玄礼,负责外城门防务及门籍事务;另一位则一直空缺,直至高景轩接任。
他掌管左右翎中郎将府,这两个衙门负责宫廷、皇城门诸门禁卫及门籍事务。
而今,皇帝又赋予了他一项重任——组建监察司,监察所有左监门卫辖下的城门对门籍制度的执行力度、军纪以及兵士操练情况。
回到家中,陈清莹正与王芷韵、赵虎等人等候他共进晚餐。
菜肴已悉数上桌,香气扑鼻。
陈清莹见高景轩归来,脸上绽放出温柔的笑容,心中的担忧也随之消散。
她连忙迎上前去,接过他取下的腰刀、披风与盔甲,一一妥善挂好,又取来一件干净的常服为他换上。
大家这才围坐在一起,共享这温馨而美好的晚餐时光。
用餐时,陈清莹关切地问道:“今日可还顺利?”
高景轩微微一笑,道:“怎会顺利?若无事,皇帝又怎会召见我?不过,好消息是,我升官了,终于不必再做这个城门官了。
对了,既然升了官……”
其实,昨晚的消息如同春风一般,迅吹遍了左监门卫府衙的每一个角落。
众多将校官吏们在得知高景轩即将升迁的消息后,纷纷跃跃欲试,准备连夜携带礼品前往他的山庄以示祝贺。
他们心中怀揣着两个目的:一是希望与高景轩混个脸熟,建立良好的关系;二是意图投靠这位新晋的权贵,为自己的仕途铺路。
然而,天不遂人愿,城门在夜幕降临后紧闭,使得城内居住的将校官吏们望而却步。
而城外之人,则因高景轩以夜深不便为由婉拒,同样未能如愿。
一时间,“高景轩此人难以接近,只怕难以相处”
的言论,在左监门卫府衙内迅流传开来。
陈玄礼,作为李隆基的亲信,他的仕途同样充满了传奇色彩。
想当年,他作为禁军中的一员,参与了诛杀韦后、安乐公主的政变,立下了赫赫战功。
尽管当时他的品级并不高,但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他终于爬到了左监门卫将军的高位。
在京城这个武将难以立功的地方,想要升迁,除了博得皇帝的欢心外,主要还得靠熬资历。
除非像那些动政变并成功的主要功臣一样,可以一步登天,否则别无他法。
这与边将的升迁之路截然不同,边将只要肯卖命、会打仗,并且打了胜仗,升迁便如同探囊取物。
诸如李晔灵察、王忠嗣、皇甫惟明、高景轩、高仙芝等人,他们的升迁度之快,令人咋舌。
面对众将校官吏们的热情迎接,高景轩微笑着拱手还礼,道:“陈将军客气了,诸位同僚在此久候,实在让我过意不去啊!”
“哪里哪里!”
众将校官吏们纷纷拱手回应,特别是那些隶属于高景轩即将统辖的左右翎中郎将府的将校和官吏们,更是极力讨好巴结。
毕竟,高景轩是他们的直属上司,未来的前途可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而隶属于陈玄礼辖下的将校官吏们,也有不少人对高景轩大拍马屁。
毕竟,他们得到消息说,高景轩受了皇帝的旨意,要在左监门卫建立一个新的衙门,专门负责监察。
这意味着,左监门卫辖下的所有郎将、城门校尉和兵士们,都将受到他的监察。
虽然从表面上看,陈玄礼和高景轩的职位品级相同,工作方面各负责一块,地位似乎相差无几。
但实际上,高景轩的权力却要比陈玄礼大得多。
他不但负责宫门、皇城门的禁卫及门籍事务,还负责监督包括陈玄礼辖下的城门各守将、校尉和兵士们对门籍制度的执行情况、军纪以及操练事宜。
诸人在府衙门口寒暄一阵后,便一同进入府衙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