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本已准备好驳斥,但不料高务实说的却是这样,不禁迟疑起来,沉吟半晌,时而展颜、时而蹙眉,到最后只是化作一声叹息:“只是这般行事,委实称不上什么光明正大”
“三伯多次教导小侄,凡事以做事为第一前提。
再说,巩固圣眷又不是什么稀奇事儿,古往今来无数大臣,但凡想要做出一番事业的,谁还能缺了圣眷?要真是连圣眷都不需要就能成大事者,那才真是可怕。”
那是自然,无须圣眷也能成事的,要么效伊、霍,要么仿操、莽。
高拱听了,又是轻叹一声,这话说的是事实,他也无从驳斥。
高务实就继续问道:“那今日圣上提起此事,三伯是如何回答的?”
“我只推说事关重大,须得仔细思量,所以眼下既未应允,也未拒绝。”
高务实点了点头,起来踱了几步,问道:“太子尚未正式开蒙?”
“圣上不想让太子年岁太小就受规过甚,因此正式开蒙的确是还没有,不过据说已经识得不少字了,像三、百、千据说都已经读过。
至于学得好不好,我就不是十分清楚听说这些是李贵妃亲自教的,冯保几个在一旁帮衬。”
高拱想了想,问道:“怎么,你觉得太子应该开蒙了?”
高务实心中有了底,但却不肯现在说出来,只道:“倘若我果去宫里伴读,我已读四书而太子尚未开蒙,那可不就全是耽误我自己了?所以太子若真要我伴读,就应该早点开蒙,一来于开蒙一事,我多少能帮衬着太子一些二来,我自己也算是温故而知新。”
高拱却不急于说话,端起茶杯,轻轻转着杯盖,细细思忖,老半晌才道:“我方才说,我不畏人言,此非虚言,但我所以不畏人言,其中有一个原因:余少出名家,五岁善对偶,岁诵千言,十七岁以礼经魁于乡。
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
二十一年,余授任翰林编修,九年考满,升翰林侍读。
三十一年,为裕王主讲。
三十七年,迁翰林侍讲学士。
三十九年,升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
四十四年,景王薨于藩,余升礼部尚书,召入直庐,得服飞鱼。
四十五年三月,由徐华亭荐举,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
高拱说到此处便即打住,高务实却已经明白他的意思,回答道:“我大明对对人尊之重之,三伯进士出身、翰林清贵,不仅是今上之帝师,为官履历亦堪称完美,是以旁人即便污言诽谤,其能下嘴之处却也不多,轻易动摇不了三伯而小侄就不同了,黄口小儿,既无文名、又无显举,何以为太子伴读?于是朝野不安,民间议论,必是纷沓而至,届时便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局面了。”
高拱见自家这小小年纪的侄儿分析得头头是道不说,还面无惧色、泰然自若,不禁大异,忍不住问道:“你既已料定会有这般局面,就一定知道这般情况可是异常严峻。
犹记得前年,你三伯我便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请辞归乡。
有道是:文人一支笔,杀人不用刀!
可你却为何这般镇定?”
...
黎绡这辈子干过最不靠谱的事,就是进错了门,撩错了人惹上权势滔天的大人物,她该庆幸还是自认倒霉两个她都不要,要逃她被反手扣住撩完就跑没门多年后一个萌萌哒小家伙当街抱住她的大腿撒...
这是一个广袤无垠的武道世界,万年皇朝,武道宗门,千年世家,蛮族巫道,妖魔鬼怪,千百势力,错综复杂,相互纠缠,秦斩穿越成锦衣卫,一切从锦衣卫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