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仨是全班轮流的第一名。
或者,如老师说的,前三名。
摸底考试再好,高考出了意外,无力回天不是没有先例。
对我来说,高考,在我心目中没同学们猜测那样,我有那么的重要。
如果,因我的言谈举止导致苏晓刚同学不适,郑海鹏在此表示道歉。
其他同学也一样,如有得罪请多包涵。
我不希望在分别之后,同学们之间老死不相往来,那不是我郑海鹏的处事风格。
同学们,你们对不对?”
郑海鹏一段慷慨激昂的发言,说得包括苏晓刚、姚欣怡在内的所有同学热血沸腾。
总和郑海鹏持反对意见的人,只有姚欣怡。
在同学们眼里,校花配班长,天造一对地造一双。
要说经济条件,郑海鹏和姚欣怡他们家可算是门当户对。
不知道为啥,姚欣怡偏偏钟情于苏晓刚。
而这位苏晓刚同学,好像并不领情姚欣怡同学对他的额外关照。
在同学们眼里,苏晓刚对姚欣怡颇有一种并不领情的氛围在里面。
平时,对郑海鹏动不动拿苏晓刚开涮,同学们听了也有人认为郑海鹏做得过分。
只是,郑海鹏刚才一席话,感觉没什么不对。
同学聚会,总要有一个人被大家拿出来当笑柄,希望不要在意就好。
甭提同学是这样,郑海鹏他爸爸妈妈同事,在聚会时,时常为某件事争得面红耳赤。
成年人的世界无法避免人与人之间的猜测,怀疑,狡辩和口诛笔伐,学生时代,也非白纸一张。
是人,都得为满足内心世界那份虚荣而辛勤劳作。
整体上,同学们对郑海鹏的认可,正如郑海鹏期待的那样,没有人说他做得比他说得更过分。
姚欣怡在一片掌声中,希欢给大家冷静一下。
她呵呵一笑,然后,指着郑海鹏说:
“郑海鹏,你要记住今晚对同学们说的话。
我,只送给你四个字:但愿如此”
言罢,她拉着苏晓刚就走!
还不是因为郑海鹏模仿他爸爸、妈妈开会时的情景,总喜欢在聚会即将结束时,抛出一连串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