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踪建奴大军的特务排传回消息,说建奴大军出了遵化之后向西奔蓟州(蓟县)方向而去。
朱顺传令他们到玉田、丰润间的流沙河驻扎。
执行两个任务,一,监视建奴大军动向,二,就地寻找适合一个营的部队需要的驻地,兼练兵场所。
朱顺要求王元雅派出一个卫所军的千户队,配合北方支队收复三屯营。
由于北方支队全部使用火器,两支部队联合作战就需要配合训练、演练,以便适应对方的节奏。
崇祯二年十一月十五早晨。
遵化城外。
按照朱顺的要求,王元雅派出了一个千户队。
按说千户队应该有一千个战兵,实际上能达到半数就不错了。
朱顺一看就懵了,这怎么行,人不够。
于是又要了一个千户队,两个千户队,算是凑足了1000人。
这一来一去又耽搁了半天。
按明太祖朱元璋的规定,明朝军队编制实行“卫所制”
。
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
卫设指挥使,统兵士五千六百人。
卫下有千户所(一千一百二十士兵),千户所下设百户所(一百一十二士兵)。
兵士有军籍,称作军户,世袭为军,他们子子孙孙只能当兵,不能干别的,因此是社会上地位极底下的人。
卫所军平时屯田或驻防。
遇有战争,朝廷命将,率领调自卫、所的士兵征战。
就是说,领兵的将领临战时是由朝廷任命的,按大明的习惯,一都是任命文官为将,如:袁崇焕、孙承宗、熊廷弼、洪承畴、卢象升等等,这些有名的将领均是文官。
这些将领除了自己的亲兵,是没有军队的,麾下的军队,都是朝廷调配的。
这是朱元璋定下来的制度,目的是便于养兵,减小朝廷负担。
同时,避免出现军阀、拥兵自重的将领。
明中叶以后,屯田多被军官吞蚀,军士破产逃亡,徒存官署。
到了明朝末年卫所制度已经破败衰弱不堪,士兵不足,毫无战斗力了。
为战争需要又开始组建募兵制的营兵,就是有军饷的吃粮当兵性质的军队,属于中央军性质。
还有地方官府依靠当地士绅、大家族组建的民团,属于地方军性质。
崇祯年代明军的精锐边军多是募兵。
便于调集使用,又比较有战斗力的是各地的名团,朱家的护路队就是名团性质的军队。
正规的官军:卫所兵反而是最弱的军队了。
从军制上说,营兵和民团就不同于卫所军了。
首先他的士兵不是军户,退伍后是百姓,比军户的地位高多了。
日更6000昭昭赏花灯的时候被拐卖了,拐子还没把昭昭卖出去,就被官府抓个正着。面对粉雕玉琢却没有去处的昭昭,林家当家夫人拍了板,不就是多口饭吃吗他家养了乡里都说林家是个厚道人,把养女宠上了天。但...
心潮澎湃,无限幻想,迎风挥击千层浪,少年不败热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