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如海带领突击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朝着东方小心翼翼地寻找曰军的炮兵阵地,随行的三个掷弹筒手走在前边,边走边根据弹道来推测曰军的炮兵阵地。
走了大约十来里,翻过一座土山,耳朵里听得炮声越来越响,有种震耳欲聋的感觉。
常如海问其中一名掷弹筒手:“这是啥炮,这么厉害?”
“应该是曰军的105毫米野炮,这种炮射程超过一万米,有极大的杀伤力。”
常如海又问:“咱们晋绥军里有这种炮吗?”
“回长官,有,太原兵工厂就能造,咱425团没有,只有75毫米山炮,可惜让曰军给炸了。”
这名掷弹筒手想到萧排长为指引团部山炮连而牺牲的情形,心里有种针扎一样的刺痛。
又走了不多远,众人便看见在一个小山坳里,曰军大炮发射出的炮弹犹如一个个红色的罗卜一样射向罗家山、李家山一带阵地。
常如海他们趴在一处土埂前,仔细观察,发现炮兵阵地附近大约有一百名曰军警戒。
掷弹筒手辨认了一下曰军的大炮,共计有75毫米山炮20门,105毫米野炮12门,按规模,是曰军旅团一级的炮兵联队,这几天,就是这个炮兵联队,使得罗家山、李家山一带的425团遭受了巨大的伤亡。
三十多门大炮不断地发射着炮弹,可以想见,罗家山、李家山阵地上的弟兄们受着怎样的煎熬。
常如海脑子里飞速地盘算着,要想端掉曰军的炮兵阵地,只有靠近战,速战,否则,远处的曰军赶来增援就麻烦了。
常如海是个喜欢冒险的人,生来胆大,要不,张培梅也不会让他当执法队的队长了,主意一定,便悄声吩咐20名队员迂回到曰军炮兵阵地右侧,20名迂回到阵地左侧,自己则带领剩余的27名队员牵制正面曰军,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摧毁曰军的炮兵阵地,三方约定以掷弹筒手发射九一式手榴弹为进攻信号。
常如海又指挥王斌的狙击小组自己找位置,三名掷弹筒手就在附近支起掷弹筒等候命令。
眼看着40名队员消失在曰军炮兵阵地的左右两侧,又等了一会儿,估计他们已到了攻击位置,于是,大手一挥,掷弹筒手便“通通通”
地向曰军的三门野炮发射起九一式手榴弹来。
几乎就在掷弹筒发射的同时,常如海率先跃出,带领27名执法队员旋风般向曰军扑来。
担任警戒的曰军猝不及防,在强大的火力面前纷纷倒地,其余醒过神来的曰军大喊“敌袭”
。
常如海快速奔跑,手持两把匣子枪,左右开弓,也不用刻意瞄准,就见眼前的曰军纷纷倒地。
曰军的九二重机枪手见二十多名支那军人不要命地跑来,忙拉动枪栓就要射击,就在这时,一颗三八大盖的子弹准确地钻进了这名曰军的头颅,副射手不甘心,推过主射手的尸体,正要射击,又是一颗6.5毫米子弹钻进了头颅。
王斌死死地盯住曰军的机枪射手,一见曰军准备射击就一枪击杀。
这时,曰军炮兵阵地左右两侧也响起了汤姆逊特有的“哒哒哒”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