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25章 风雪载途(第1页)

哥舒翰微微眯眼,问道:“何问题?”

“安禄山欲反!”

哥舒翰脸上并没有太多惊讶之色,他沉声问道:“你从哪里听来的?”

“推断而来,将军您应该也明白,大唐现在的情况吧?外重内轻,边将大都十多年不动,节度使手握重权,而且限制极小,圣人的奢靡,更不必我多说了。”

李泰初压低声音,道:“将军该早作打算,我希望将军帮我,等日后若是有变……”

哥舒翰眉头微皱:“如何帮你?”

李泰初自然不可能说出帮他掌权这种屁话,唯名与器,不可假与人,就算是王忠嗣在这里,想让哥舒翰帮他掌权,也不是一件易事。

因此,李泰初只是行礼道:“敢问将军,哪里军功最多?”

“想要军功?那你得去最危险的地方了。”

“小子不怕危险,将军但说无妨。”

哥舒翰想了想,道:“军功来得最快的,不过是敌酋,你可去守卫烽火台,你们四人,可单独立一个烽火台,你为烽帅,就立在石堡城外三十里。”

烽燧亦称烽火,为古代边境地区报警的信号设施。

早在商周时期即已有之。

据唐人李贤《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注云:“前书音义曰:边方备警急,作高土台,台上作桔皋,桔皋头有兜零,以薪置其中,命低之,有寇即燃之,举之以相告,曰烽。

又多积薪,寇至即燔之,望其烟,日燧。

昼则燔燧,夜乃举烽。”

烽用于夜间放火报警,燧用于白昼施烟报警。

由于烽燧一般均设在用土筑成的高台之上,故又称烽火台。

“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故唐代的燧烟亦有燃烧狼粪者,比喻战争发生的“狼烟”

一词即由此而来。

故薛逢《狼烟》诗云:“三道狼烟过碛来,受降城上探旗开”

,当指此。

唐烽隧制度在继承前代制度的基础上,更趋完善。

大凡每三十里置一烽燧,如有山冈阻隔,可于适宜、近便之处设置,以能够相互望见为宜,不必局限此制。

临近边境的烽隧要在附近筑城,严加保护。

唐代设在全国的烽燧究竟有多少数目,史书阙载。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以边隅无事,寰宇义安,内地置烽,诚为非要”

,下敕“量停近甸烽二百六十所,计烽帅等一千三百八十八人“。

以此推算,唐朝设在边境和内地的烽燧当在一万以上。

唐于每烽置帅一人,副一人,还有烽子若干人,均归尚书兵部职方司管理。

烽燧官吏主要掌管烽燧的保护、修缮和报警。

其放烽有1炬、2炬、3炬、4炬的规定,烽炬的多少应根据入侵敌军的多少决定。

这样,接到烽燧报警以后,朝廷就可以决定派遣抵御部队的多少。

热门小说推荐
明末匪事

明末匪事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预收文六零年代先婚后爱原来我是偏执大佬的白月光当玄学大佬穿成豪门假千金戳专栏求收藏下面是本文文案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