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白色的面具,在亮堂的灯火下显得十分引人注目。
李颀自然是没在意这些,其他人就不一样,诗会,扬名之所,这人戴个面具是什么意思?就连王维,綦毋潜心里都犯嘀咕。
李泰初站到中央,向众人行礼,然后语气带笑:“我百篇名作,皆已在胸中,篇篇可名传千古,不知诸位想听哪方面的?”
众人大哗,这戴面具的也太嚣张了吧?一名士子高喊道:“兄台连名号都不报,就敢如此大言不惭吗?”
李泰初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施了一礼,温和的说道:“是在下失礼了,在下饮冰室主人,添为万春公主府门客,刚才那位兄台,可否说一下自己喜欢什么诗?在下诗篇太多,不知该选哪篇好。”
这话,简直就像开了嘲讽一样,若不是他们顾忌王维他们的脸面,此刻怕是已经动手了,这话实在是太嚣张了,看似彬彬有礼,其实话语里面满是傲气。
他们这些士子,可不是后来那些不能上马打仗,只会蹄下呻吟的风流士子,其中不乏壮汉,甚至能开三石弓的人都有。
也就是李泰初不惧他们,不然,换一个人,此刻在这么多人杀人似的目光下,就要缩了。
李泰初没缩,反而看向了李颀,李泰初开口说道:“李先生,还是您出题吧,我看诸位士子,好像不满意我说的这话,我还是证明一下比较好。”
王维和綦毋潜摇了摇头,没说话,他们两个也觉得李泰初有点嚣张,说自己有诗百篇,可流传千古,他们都不敢这么说。
李颀倒是觉得李泰初异常对自己口味,于是笑眯眯的说道:“那就请你这位饮冰室主人,作首关于大漠的诗吧。”
一首“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李泰初差点脱口而出,不过幸好还是忍住了,因为这诗,是王维写的……
正主在面前,而且已经被写出来了,自然不可能再抄,于是李泰初开口道:“既然如此,我这里有首马诗正合适,请诸位点评。”
李泰初左手扶刀,右手在前,拇指揉搓食指,指尖转动三下,然后开口吟道:“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众人一惊,仔细的咀嚼着这句诗,此诗乍一听,平平无奇,,但是仔细一想,却是朗朗上口,平易近人,令人印象深刻,与诗仙李太白的那首《静夜思》十分相似。
这诗……王维点点头,道:“诗好,中上。”
王维说的这个中上,自然不是什么评判士子的标准,而是用自己的标准。
王维读诗无数,与李白同生一个时代,自己更是被称为诗佛,他说的中上,自然是极高的评价了。
众人都明白,因此一时间也说不出话来了,李颀欣赏的看着李泰初,道:“再来一首关于大漠和落日的,摩诘兄那首使至塞上里面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应该知道吧?”
“自然知道。”
李泰初点点头,然后指尖搓了七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李泰初轻轻的吟诵着,众人不禁皱眉,好倒是好,可是这是词啊!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预收文六零年代先婚后爱原来我是偏执大佬的白月光当玄学大佬穿成豪门假千金戳专栏求收藏下面是本文文案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