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十七卷(白话译文)梵行品第十六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梵行品第十六
正念天子问法慧菩萨说:"
佛子们!
所有世界的菩萨们,依靠如来的教导,穿上染衣出家。
怎样才能使梵行清净,并从菩萨的位置达到无上菩提的道路呢?"
法慧菩萨回答说:"
佛子们!
大菩萨修行梵行时,应该以十种法作为所关注的对象,用心观察。
这些是:身体、身体的行为、语言、语言的行为、意识、意识的行为、佛、法、僧团和戒律。
应该这样观察:是身体就是梵行吗?甚至戒律是梵行吗?如果身体是梵行,那么梵行就应该知道是非善的、非法的、浑浊的、臭恶的、不净的、可厌的、违逆的、杂染的、死尸、虫聚。
如果身体的行为是梵行,梵行就是行走、站立、坐卧、左右看、弯曲、伸展、俯仰。
如果语言是梵行,梵行就是声音、气息、嘴唇、舌头、喉咙、发出的声音、高低、清晰或浑浊。
如果语言的行为是梵行,梵行就是问候、简短的说、详细的说、比喻的说、直接的说、赞扬的说、诋毁的说、确立的说、随俗的说、明显的说。
如果意识是梵行,梵行就应该是觉察、观察、分别、各种分别、记忆、各种记忆、思考、各种思考、幻术、梦境。
如果意识的行为是梵行,那么梵行就应该是思想、寒冷、炎热、饥饿、口渴、痛苦、快乐、悲伤、喜悦。
如果佛是梵行,是形态是佛吗?感受是佛吗?想法是佛吗?行为是佛吗?意识是佛吗?相貌是佛吗?美好是佛吗?神通是佛吗?业力是佛吗?果报是佛吗?如果法是梵行,是寂灭是法吗?涅盘是法吗?不生是法吗?不起是法吗?不能说是法吗?无分别是法吗?无所作为是法吗?不合集是法吗?不随顺是法吗?无所得是法吗?如果僧团是梵行,是预流向是僧团吗?预流果是僧团吗?一来向是僧团吗?一来果是僧团吗?不还向是僧团吗?不还果是僧团吗?阿罗汉向是僧团吗?阿罗汉果是僧团吗?三明是僧团吗?六通是僧团吗?如果戒律是梵行,是坛场是戒律吗?问清净是戒律吗?教威仪是戒律吗?三次说羯磨是戒律吗?和尚是戒律吗?阿阇梨是戒律吗?剃发是戒律吗?穿袈裟是戒律吗?乞食是戒律吗?正命是戒律吗?这样观察后,对身体无所取,对修行无所执着,对法无所住;过去已经消失,未来还没有到来,现在是空寂的;没有作业的人,没有受报的人;这个世界不移动,那个世界不改变。
这里哪种法叫做梵行?梵行从哪里来?是谁的?体是谁?由谁做的?是有还是无?是形态还是非形态?是感受还是非感受?是想法还是非想法?是行为还是非行为?是意识还是非意识?这样观察,梵行法是不可得的,三世法都是空寂的,意识无所取着,心无障碍,所行无二,方便自在,接受无相法,观察无相法,知道佛法平等,具备所有佛法,这样叫做清净梵行。
"
法慧菩萨说:"
菩萨还应当修习十种法。
哪十种呢?就是:了知正确的行为与错误的行为、明白过去、现在、未来行为的果报、理解各种禅定、解脱和三昧、识别众生根性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各种不同的理解和见解、理解各种不同的境界、知晓所有通往目的地的道路、拥有无碍的天眼、拥有无碍的宿命通、永远断除不良的习气。
对于如来的十种力量,每一种力量都要深入观察;在每一种力量中,都包含着无量的意义,都应当去询问和学习。
听到教法后,应当发起大慈悲心,不断观察众生而不舍离;思考所有法,不停止;实践最高的事业,不寻求果报;了解所有的境界都像幻象、像梦,像影子、像回声,也像变化无常。
如果菩萨能够与这样的观察和行为相应,对所有法中不产生二元对立的理解,所有佛法就能迅速显现,初发心时就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知道一切法即是心的自性,成就智慧之身,不需要依赖他人的启示就能开悟。
"
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那时候,天帝释问法慧菩萨:"
佛的子们!
菩萨最初发起菩提心时,所得到的功德,它的量是多少呢?"
法慧菩萨回答:
这个意义非常深奥,难以言说、难以理解、难以分析、难以信仰和理解、难以证明、难以实行、难以完全理解、难以思考、难以测量、难以进入。
尽管如此,我将依靠佛的威力来为你说明。
"
作为一个钢铁直男,生活中被疯狂注入玛丽苏元素是什么体验...
预收年代文穿成男主的长期饭票,文案直指专栏,有兴趣的小天使们可以加个收藏呀。人参精霍瑜穿成了一个和她同名不同姓的年代文女反派。反派的妈妈难产死了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弟弟,她的爸爸飞快另娶一个继室...
癌症患者陈逍穿越了,以为活不久的他,胆色过人屡干大事,还泡了一个美女。新婚之夜,皇宫来人,未婚妻竟是逃出宫的公主看着未婚妻被带走,陈逍怒了这驸马爷,老子当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