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家是书香世家,周吉周锦二人都走的科举路子,再清贵不过的人家。
都说高门嫁女,低门娶妇,更兼崔语堂自己也和大周氏看对了眼,不知情的人家只觉得这是再登对不过的婚事。
可定安侯门是军武世家,崔语堂本就被张氏诱得不通武事,与些老家将们毫无交情,再断了与武将结亲的路子,崔语堂想要继承爵位可谓难上加难。
“当年,让你作为继室的想法,是你姐姐提出来的。
我骂她糊涂,可你父亲去世,两个哥哥遭人陷害,曾经想向你提亲的人纷纷改了口,只剩下些出了名的浪荡子。
这时候,张氏来找我,说可以帮你两个哥哥,我就知道,我们没有选择了。”
小周氏不笨,只是从前没有往那个方向想。
至于她为什么从未受过张氏刁难,大抵是他们这房已经够人心涣散了。
她一直不能理解母亲当初的决定,觉得何氏偏爱大周氏,现在心里却陡然燃起火花。
她自来到周府后第一次那样热切地望着何氏,问道:“所以您当初也只是被逼无奈,不是偏爱姐姐而罔顾我的幸福,对不对?”
何氏潸然泪下,道:“纵是被逼无奈,也改不了娘为了你两个哥哥把你嫁给崔家的事实。
娘心里难受啊,这些年,每次得知你在崔家过的不好,娘就整夜整夜地睡不着,偏偏你又不愿意见我。”
大抵是受的委屈已经够多,即使只是了解到,情况比她想的要很多,小周氏心中的欢喜便油然而生。
她如乳燕投林一般投入母亲的怀抱,就像未出嫁时在母亲怀里撒娇一样细声细气,把这些年的委屈都详说了一遍。
何氏的眼泪停都停不下来,咒骂着崔语堂白瞎了她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还要看开了的小周氏反过来安慰她,她才渐渐有了止泪的样子。
何氏轻轻拍着小周氏的背,抽噎道:“你的哥哥们,也记着你这份情。
你这次回来特地避开他们,他们也伤心了好久,离京之前,千万再来看他们一次。”
“离京?”
小周氏一点也不知道这些事。
何氏眉头微蹙,对崔语堂的印象算是跌到谷底,外放这般大事,他却一点也没和自己的妻子商量。
是不尊重小周氏,还是没想着带小周氏一起走?不管是哪个,都不是她乐于见到的。
“前些天得到的消息,你二哥哥和你夫君都在这一批外放的名单中。
你哥哥们这些天都在走动,就想着能不能让两家外放到同一个地方去,这样你二哥哥也好照顾你。”
小周氏心里早用针把崔语堂戳成刺猬,但心里还得想着怎么让他带着她和女儿一起去。
她虽然不再期盼他的夫妻之情,但却不能让女儿疏远他。
毕竟女儿的前程和他是大为相关,出嫁以后有没有个有力的娘家,一半是掌握在崔语堂手中,到底要有些父女之情才好。
何氏道:“虽然老侯爷迟迟不定世子之位,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形势是越来越向三房倾斜。
张氏在崔家经营了那么多年,早已是根深蒂固,轻易动弹不得。
老侯爷现在不定下世子之位,只怕是担心世子之位一定,另外两个儿子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总而言之,崔语堂那边你不用担心,他若对你不好,有周家在。
张氏也只会顺水推舟,她乐于见崔语堂倒霉。”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预收文六零年代先婚后爱原来我是偏执大佬的白月光当玄学大佬穿成豪门假千金戳专栏求收藏下面是本文文案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