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实际上是在分析攻赵后,秦将面临的严峻形势,秦王和犀首也立即意识到了这种危险。
惠文王倒抽一口凉气:“如此,秦军出则必败,岂能束手待毙?还请先生指教!”
“既食秦之禄,必分秦之忧,何谈指教?您对臣下不可过分客气,倒是应该多下命令。”
张仪马上转到秦王的立场:“大王勿忧,从苏秦的‘合纵’一出来,臣就在思考破解之策,其实那只是个‘纸老虎’,吓唬人罢了!
首先,‘合纵’的基础就不稳,各国君主都是以‘利’聚,既图保自身,又想沾便宜,苏秦自己也无外是想由此而建‘功利’,所以它虽是庞然大物,刚建成就已摇摇晃晃。
臣与苏秦同学多年,深知其性,我师兄为人,但见眼前之功名事业而缺乏远大的目光,所以浅尝辄止,有所得便沾沾自喜,不再求进取,可知道他能创立‘合纵’却不能考虑怎样巩固、维护它,这就决定了‘合纵’不会长久。
臣已定了‘连横’之策,必能破‘合纵’,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可只靠武力冲击,譬如夯土筑墙,越是击之以力,它越结实,若用水慢慢浸泡,它就会渐渐坍塌。
‘合纵’盟誓之一是:一国叛盟,五国共击。
秦的武力威胁终究大不过五国之兵,所以专靠军事,适得其反,如果大王信任张仪,就请暂缓用兵,让臣这股‘坏水’先把他们浸泡坍塌,‘合纵’一解,大王又可驰骋天下了!”
惠文王还是有些怀疑:“他们立下那么深重的盟誓,只凭你几句话就能破解?”
张仪低头:“以臣蝼蚁微力,岂敢撼六国之‘合纵’?全靠秦国之力的配合:这‘合纵’是在秦的压力下各揣心腹而形成,其特点为急则相援,缓则相图。
所以要让他们互解,臣要到各国去游说,大王也要向他们表以和平的姿态,譬如退还一些夺得的土地,扩充友好条约的内容,甚至联姻,您舍出个女儿,就可能获得整个世界!
小国爱惠则感恩,强国逢好则意懈。
我们从老虎变成绵羊,他们就会出来当老虎,秦的威胁消失了,已成为朋友,他们还要‘合纵’干什么?六国中自己再弱肉强食,‘合纵’又复何存?
所以微臣的作用,与秦的对外政策相辅相成,必须紧密配合,进退默契,才能发挥作用,大王如用臣,必须在这方面给予保证。”
惠文王也明白了张仪的意图,立命犀首把相印交给张仪:“果能破‘合纵’,这内政、外交之权,就交给你吧!”
犀首改任太子太傅,待遇上还不算吃亏。
张仪为报答苏秦知遇相援之情,阻止了秦对山东各国的攻打,保证了“合纵”
盟成,但他毕竟要在秦建功立业,便在不使苏秦过分难看的前提下,逐步播入“分裂”
的种子。
“合纵”
盟成,秦军果然不再越函谷关一步,魏、韩各国,不但不受侵略,还收回部分失地,自然高兴;齐、楚虽然也享太平,却总认为三晋诸国从“合纵”
中获利最多,究其根源,是受到自己的“保护”
却又不肯感恩戴德,心理不平衡,便屡屡讽示他们,应该对自己所起的作用有所表示,各国当然认为自己没有这种“义务”
,于是相互之间便有些“怨气”
,尤其韩、魏收回领土,而燕易王当太子时娶的秦惠文王之女为夫人,与秦免不了使者往来,敌对气氛自然变得淡薄,是好事,可也不太“好”
。
赵肃侯不知道听了什么闲话,首先起疑,质问苏秦:“当年盟誓:一国受攻,五国相援,现在燕为秦婿,赵还能指望他的帮忙吗?”
虽然还不能因此便扣上“背盟”
的帽子,但跟秦这么近乎,却不利于“合纵”
,作为发起人,苏秦有责任让燕明确态度,便飞赴蓟京。
这一年,美洲土著经受着残忍的掠夺,大清沉醉在康熙盛世中,俄国的彼得大帝东征西讨,英国光荣革命峥嵘初现!这一年,一个累死在工作中的小审计员穿越到了大清皇子—...
一卷天书逆世行,万千道法衍神武少年林天偶得神秘传承,闯绝地战天骄,追寻无上武道,从此醉卧美人膝,执掌天地权且看林天如何从一个边陲小城一步步走出,成就无上武神路...
叶秋穿越到了大荒世界,获得万倍返还系统。传授或赠送徒弟一样东西,就可以获得高倍暴击返还。叮,你送给弟子一颗洗髓丹,触发千倍暴击,获得一枚神髓丹。叮,你向弟子传了十年功力,触发百倍暴击,获得千年功力。叮,你赐给弟子极品宝器紫霞剑,触发万倍暴击,获得仙剑云霄一把。众弟子师尊实在太大方了,对弟子从来不藏私,什么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