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17章 很会吃(第1页)

天刚蒙蒙亮,赵家村的公鸡们就已经开始扯着各自嘹亮的嗓子,此起彼伏的展示起了各自的歌喉。

在第一声鸡鸣的时候,李安然再次从那种物我两忘的玄妙练功状态中苏醒过来,一夜没睡不但不困反到更加精神。

从塌上起身之后,活动了一下丝毫没有因为盘坐一晚而酸麻的身体,李安然却并没有急着去河边练剑。

“昨天晚上练功时再次浮现出来的符纹上,那些一个个仿佛穴位一样的节点,怎么会有十分之三的亮了起来?”

回想着之前练功时自己发现的奇异之处,李安然思索了好一会儿也没能想出什么合理的解释,只能暂时记在心里。

等洗漱完,李安然换回自己的道袍,拿着拂尘背着长剑来到距离赵二家不远处的河边空地,开始练起剑来。

一套纯阳剑打完之后,李安然顿时就感觉到自己的力量、速度、弹跳以及神经反应等方面,又提高了一些。

特别是感觉方面更加的敏锐,这不,在练剑的时候就发现了在河对岸的草丛里有些不对劲,但却并没表现出来。

将纯阳剑来来回回打了几遍之后,完成了早课的李安然也并没急着回去,而是拿着“法宝”

手机在河边溜达了起来。

不得不承认,这古代的环境确实很不错。

别看赵家村不是什么名胜景区,但到后世都能算得上是景色优美之地。

在打开强制闪光灯后,李安然嘁哩喀喳一通拍摄,然后才满意地点了点头,将手机往百宝囊里一塞,转身离去。

等回到赵二家时,赵二夫妇俩已经忙碌了起来。

喂鸡、喂牛、还有昨天李安然特意让赵大去县城买回来的猪。

在唐代这个时期,普通老百姓基本上一天只吃两餐。

但在李安然的要求下,赵二家里却改成了一日三餐。

将道袍、宝剑全都放好后,换回粗布唐装的李安然,趁着赵二一家都在忙碌,弄了些白面在厨房的案上揉了起来。

有了之前雪糖、加工肉制品的经历,对于家里这位与众不同的真人很会吃这一点,赵二和赵二婆娘也算是见怪不怪了。

但对于这种从没见过的揉面方法,到是相当的好奇。

没办法,谁让地道的兰州拉面,眼下这个年代可还没有出现。

为了第二天早上有面可吃,李安然除了让赵大买回白面之外,还特意去野地里弄了些蓬草回来,晒干后烧成灰。

然后放进水盆里做成蓬草灰溶液,静置了一晚上之后就成了做正宗兰州拉面所必备的一样关键之物,蓬灰水。

传统的兰州拉面讲究的是“三遍水,三遍灰,九九八十一遍揉”

,经过改良后直接将水与灰混合溶解,效果更佳。

要说这兰州拉面的方法,还是当初李安然在大学时跟同宿舍的兰州舍友学得,甚至还偷学了些牛肉汤的配方。

兰州拉面除了面条要筋道之外,最最关键得就在汤底和配菜上。

可惜,古代的牛都是耕牛,严禁杀来吃。

特别是大唐贞观时期,因为隋末战乱的影响,对于农业的伤害很大,各地都在休养生息,谁敢杀牛那可是重罪。

好在虽然手头上没有牛肉可用,但头一天熬的大骨浓汤用来做拉面的汤头也很合适,特别是加了香料后又小火煨了一晚上的浓汤,更是香得让人直流口水。

借着夏天的便利,很快就醒好面的李安然三下五除二就用赵二夫妻俩眼花缭乱的手法,拉出了一把细如发丝儿的面条。

在正常的兰州拉面里,面条也是很有讲究得。

不光是选用的面粉和蓬草灰,同时连面条的尺寸也分成很多种。

毛细,顾名思义,就像头发,其实就有点像细粉丝那样细,也就是李安然眼下拉出来的这种面条。

细,这个比毛细要略粗一些,大约有香头那么粗。

二细,这种就有点像一般的炒面条那样粗细了。

三细,比二细还要稍微粗点,吃起来像吃粗粉条,不过面如果拉的比较劲道的话,这个嚼起来却最有感觉。

韭叶,顾名思义,这种面条就像韭菜叶子一样宽。

大宽,这种面条则是像吃麻辣烫的那个宽粉一样,很宽。

热门小说推荐
明末匪事

明末匪事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预收文六零年代先婚后爱原来我是偏执大佬的白月光当玄学大佬穿成豪门假千金戳专栏求收藏下面是本文文案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