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铄出狱后,随着天边渐渐泛白,新的一天悄然而至。
贾诩和郭嘉先行告辞,似乎有更重要的事情等着他们去处理。
曹铄则被几名护卫带往曹操的议事厅,那里是曹操与文武百官商议国事的地方。
议事厅内,早已站满了文武官员,他们或是交头接耳,或是正襟危坐,但无一例外,目光都聚焦在了刚踏入厅内的曹铄身上。
荀彧、荀攸、郭嘉、贾诩、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崔琰、毛玠等,这些曹铄的老熟人,他们的脸上表情各异,有的期待,有的忧虑,有的则是掩饰不住的幸灾乐祸。
曹操坐在主位,一身戎装,眉宇间透着一股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见曹铄来了,便猛地一拍案几,喝道:“曹铄,你可知罪?”
曹铄面对父亲的质问,并未有丝毫慌乱,他很自然地跪下,语气平静地说道:“父亲,铄实在想不出何罪之有。”
此言一出,曹操差点气晕过去,而议事厅内的众人也开始议论纷纷。
荀彧眉头紧锁,似乎在思索着什么;荀攸则是一脸的担忧,他知道自己的侄子曹铄性格刚烈,今日之事恐怕难以善了。
曹操深吸了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沉声说道:“你擅自推行科举,无视朝廷法度,此乃一罪;你在寿春不听朝廷号令,专横独断,此乃二罪;更有人告你私德败坏,好色无度,此乃三罪。
曹铄,你还不认罪吗?”
曹铄听完,却是微微一笑,说道:“父亲,科举之事,乃是为了国家选拔人才,此乃利国利民之举,何罪之有?至于寿春之事,孩儿自问所作所为皆为朝廷着想,不知何来专横之说?至于私德之事,更是无稽之谈,孩儿自认行得正坐得端,问心无愧。”
曹操见曹铄如此坦然,心中也是一软,但为了维护朝廷的法度,他还是冷声说道:“曹铄,你可有证据证明自己的清白?”
曹铄点了点头,从袖中掏出一卷竹简,高声说道:“父亲,这是孩儿在寿春推行科举的详细记录,以及寿春百姓的联名上书,证明孩儿的清白。”
曹操接过竹简,仔细阅览,脸上的怒气渐渐消散。
他看向荀彧,问道:“文若,你怎么看?”
荀彧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丞相,铄公子所言不虚。
科举之事,确实有利于选拔人才,而且寿春百姓对铄公子的评价也是极高。
至于私德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曹操点了点头,正要说话,却听一人高声说道:“丞相,铄公子虽然有功,但也不能无视朝廷法度,擅自行事。
此事若不严惩,日后如何服众?”
说话之人是陈群,他一脸的义正辞严,似乎在为朝廷的法度据理力争。
曹铄看了他一眼,心中冷笑,这个陈群,平日里与自己并无太多交集,今日却跳出来指责自己,其心可诛。
曹铄正要反驳,却听荀攸说道:“陈大人此言差矣。
铄公子虽然有错,但其功绩也是有目共睹。
若是因此严惩,恐怕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荀攸的话音刚落,议事厅内又响起了一片议论声。
有的官员支持荀攸的看法,认为曹铄功大于过,不应严惩;有的则认为曹铄无视朝廷法度,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曹操见状,眉头紧锁,他知道今日之事难以善了,必须要做出决断。
他看向曹铄,问道:“铄儿,你可有话说?”
曹铄站起身来,环视了一圈议事厅内的众人,最后将目光落在了曹操身上,朗声说道:“父亲,诸位大人,铄自问所作所为皆为朝廷着想,无愧于心。
今日之事,铄愿意接受任何惩罚,但也希望朝廷能够明察秋毫,不要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所蒙蔽。”
曹铄的话掷地有声,议事厅内顿时安静了下来。
众人都没有想到,曹铄竟然会如此坦然地接受惩罚,这让他们对曹铄的看法有了些许改变。
曹操看着曹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儿子,虽然年轻,但已经具备了一名统帅应有的气度和智慧。
他深吸了一口气,正要宣布对曹铄的判决,却听一人高声说道:“丞相,臣有本奏!”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贾诩缓步走出,手中拿着一卷竹简,脸上带着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社畜李白衣意外穿越到一个男尊女卑的大坤王朝,意外成了镇国将军的儿子,李白衣那就一个兴奋,当场就要励志当一辈子的败家子,没事逛逛楼和里面才华横溢的女子探讨人生,学学英语。。。奈何总有人不想让李白衣学英语。也罢!既然不让我学,那就别怪小爷不客气了!...
没有对错。正义,胜者才有资格书写不会写大纲,想到啥写啥。就这样,憋出20个字简介我也不容易,就这样吧。...
1972年的夏天苏若正收拾着行李,过几天她就要去青大读书,那里还有一个未婚夫正等着她。可是一觉醒来,她却成了一个偏僻乡村的知青,床前站着一个陌生的军装男人,床头有一个娃正叫着她阿妈。她转头,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