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九十三章 国库券(第2页)

“这人有这么大的能力吗?”

赵总表示有些不相信。

“哈,哈,这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杨百万啊,靠倒腾国库券家的,你们不待见的国库券,却是他手里的生财利器。

现在他手上的资金已经近千万了,所以你完全不必担心他的实力啊。”

王小川说的这个杨百万,就是一个上海人,名叫杨怀金。

是最早开始倒卖国库券的个体户,实打实的在那个年代里赚到了七位数资产,可以说是当时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从事金融交易的佼佼者,江湖人称杨百万。

在九十年代初,我国国债的行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难!

老百姓普遍都不太愿意买,政策上一九八一年恢复国债行时,采取的是行政摊销制,也就是直接从工资里按比例扣钱,而市场方面也没有可供流通的二级市场。

八九十年代我们都应该很清楚老百姓普遍是没什么钱的,更别提什么投资意识了,手里拿到国库券后想的都是立即兑现,换回现金。

而这也就滋生出了倒卖国债的生意。

杨百万于八十年代末辞职后,开始自谋生路,他很快就现了倒卖国库卷的商机,在全国八个国库券试点的城市里,价格差别非常大,大到每1oo元差1o元,尤其是越穷的地方,国库券越便宜。

老百姓都争于兑现,会8折价格抛售给当地银行。

但银行大量囤积,也会造成自身的流动性紧缺。

看到这个机会,杨百万到当地银行以九折价格收购国库券,银行也乐于买给他。

杨百万从这些地方买到大量国库券后,到国库券市场较好的地方买出,创了国库券异地交易。

赚到差价后,他没日没夜地乘火车全国跑,两万本金每一趟起码几千块进账,可谓一本万利。

当时国务院有个文件规定,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一百买卖,不过只有上海的政策执行得最好,从来没有低于过面值交易。

所以两百万大多是在外地囤货,回上海再卖掉。

只一年时间,跑火车的规模就上百万了,甚至出行还特意聘请公安人员随行。

当然他的行为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比如说这算不算经营金融,算不算投机倒把?于是他主动跑到央行、人民银行,掏出了一份金融时报,指出,当时你们行长可说了,“欢迎公民随时随地买卖国库券”

,你看我是公民吧?我可以随时随地买卖吧?当然得到肯定答复:可以,可以啊。

这关过了以后,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税,自己赚这么多,税的问题可不敢马虎,再次主动跑到税务局咨询报税。

后来这事还上了报纸,但八成呢,是他自己花钱登的。

说上海市民杨怀金主动报税。

但根据国库券条例,国债又是免税的。

所以,杨百万的成功虽然有投机倒把的成分在,他确实是狠狠地钻了政策的漏洞。

其实不仅是他,回顾那一段历史,最早的那批证券公司,大多是悄悄倒卖国库券,赚取到了第一桶金。

那个时代的中国金融市场,就是如此,在野蛮荒芜中,急成长。

王小川清楚地记得,不久以后的一天,中国刚刚推出的一种创新金融工具,国债期货,由于监管的漏洞,将会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那就是“327国债期货事件”

这一天,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作中国证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

王小川决定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遇的机会,在金融市场上大展一番身手,为自己的事业攫取一笔巨大的资金。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

八十年代之悍妻有点闲

摔倒前,林冬雪觉得婆婆是老不死,大姑子是扫把星,外甥女是拖油瓶还有那个男人,一定是上辈子倒了大霉,她才会遇见的。摔倒后,林冬雪认为婆婆赛过亲妈,大姑子恩人再世,外甥女是小天使至于那个男人,唔...

我在军营肝技能

我在军营肝技能

不是特种兵文!是军旅生活文!标签莫名其妙的创业失败,散尽家财的叶飞无力救治病重的双亲,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离世!一场意外,将叶飞送回二十年前,入伍前两个月。看着双亲的音容样貌,叶飞欣喜之余在心中暗下决定!这一次,他要留在部队,出人头地!多年后,叶飞对着全世界的记者,说出了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勿谓言之不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