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2010年的几个动作,让我们稍微可以喘口气了。
2010年8月2日,也就是立秋前,收获前,北京弘未来开业之前,我再次来到承德,休息三天,全面反思过去这些年的得失。
2005年8月7日,从南宁归来后,特意在石家庄停留一下,与以前的同事也是会计职业的张红利交流一下,看看他最近几年来石家庄的收获与状态。
我们多数人都有个体会,喜欢在自己的出生地的附近工作,这叫父母在,不远游。
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它表达了子女对父母的孝道和责任。
这句话强调了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子女在父母身边尽孝的意义。
从道德和情感的角度来看,父母含辛茹苦地将子女养大,当父母年老需要照顾时,子女应该陪伴在他们身边,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在父母身边,子女可以及时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
这种亲近的陪伴也能让父母感受到子女的孝顺和关爱,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父母在,不远游。
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中国文化中,孝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感恩和照顾。
遵守这一观念有助于传承家族文化、维护家庭和谐。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远游”
并不一定意味着完全局限于家庭。
有时候,为了个人的发展和追求更好的机会,子女可能需要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或学习。
在这种情况下,子女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尽孝,比如经常与父母保持联系,定期回家探望,或者在父母需要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总之,“父母在,不远游”
这句俗语提醒我们要重视家庭和孝道,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平衡个人发展和家庭责任。
无论身在何处,都应该尽可能地关心和照顾父母,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同时,也要理解和尊重父母的意愿,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这样,才能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维系家庭的温馨和和谐。
比如,多远叫远呢?和距离有关,也和交通工具有关。
在乡里,县里,市里,省里,这叫归属感。
比如我为何当初要去甘肃上大学呢?主要考虑毕业分配,说外省上学的话,老乡少,分配时竞争压力小。
结果呢?还没有回到河北附近,而是到了外地辽宁。
与当初上大学的初衷背道而驰。
为此父亲很伤心,觉得自己辛苦培养的孩子离自己很远了。
这件事情到现在都在影响着我,养儿防老,儿须在身边,这个是前提。
记得去年冬天在祁家豁子吃饭后回办公室,遇到一个老太太不会用手机,还想约车,让我帮忙,我问:孩子呢,她说在美国了,我说你怎么不
这或许就是自己的使命,为何在辽宁工作一段不顺心后,调回河北老家呢?说到底就是本乡观念,离父母近,有个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