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25章 伤仲永(第1页)

(求票票,推荐票,大哥大姐们,谁还有啊……)

陈希亮叫三郎好生煎药,五郎看好弟弟,二郎去茶水铺叫茶和茶点,他自己则拿了几个圆凳,请苏洵和宋辅,在天井树荫下说话。

“三郎深通岐黄之道,不知读书如何?”

苏洵喝一口白水,问道。

“怕赶不上你家二郎……”

陈希亮谦虚道。

‘噗……’要不是歪头快,宋辅险些喷了苏洵一身。

对苏家的两个男孩,他是了解的,三男苏辙虽然不如二男苏轼,但也是过目成诵、出口成章的罕见奇才。

陈希亮说,自家三郎不如苏轼,言外之意,却要比苏辙高一筹,这能叫自谦么?

媳妇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好。

苏洵自然不信,要不是看着三郎在忙着煎药,定把他叫过来考较一番。

“这下终于不让老泉专美了。”

宋辅哈哈大笑,又提醒陈希亮道:“不过神童也未必皆能成才。

你们还记得,前些年那个很有名的方仲永么?”

“怎么不记得。”

陈希亮和苏洵一起回答。

因为童子试中,接连出了宋绶、晏殊等一批公卿大臣,宋代的神童如明星般广受追捧,被视为文曲星下凡,注定要登堂拜相的人物。

描述他们如何神奇的事迹,自然脍炙人口、广为传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个叫方仲永的抚州神童。

据说这孩子家里,世代都是农民,长到五岁,还不曾见过纸墨笔砚。

有一天,他竟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他爹拗不过,便从邻家给他借来纸笔,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

他父亲把诗拿给乡里的读书人看,都称诗的文采和道理都很值得一看。

又指定题目,让他作诗,他也能立刻完成,从此方仲永变成了‘不学而知’的代名词,大名传遍大江南北,就连剑门关也没挡住。

在陈苏二人的印象中,他还是那个天才儿童,但让宋辅一提醒,才意识到,那孩子怎么也得二十出头了。

“按说早就该中进士了。”

苏洵道:“怎么一直没消息?”

“唉,那孩子废了。”

宋辅叹口气道:“正应了那句‘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不能吧?”

两人吃惊道:“你听谁说的?”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明末匪事

明末匪事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预收文六零年代先婚后爱原来我是偏执大佬的白月光当玄学大佬穿成豪门假千金戳专栏求收藏下面是本文文案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