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分100附加60,一共160。
开始答题,选择和解答小芽基本50分钟就搞定了,附加题的时候,前两道小芽在考前都有复习到,也很快的就完成了,最后一个大题,小芽试了好几次都没有结果。
于是直接丢下笔,看着自己草稿纸上的过程陷入沉思,是哪一步骤错了呢。
这时监考老师正好走到了小芽的身边,写的满满当当,不错,速度很快,其他学生还在解答题,这个女生已经做到了最后一题。
再看,草稿上,这几个思路都是正确的,但是这女生为什么一脸愁容。
因为出题时这位监考老师也参与了,所以一目了然。
突然小芽拿起了笔,看着草稿上的思路,先是写出答案,监考老师看到这,满意的再次点点头,刚准备抬脚继续往前走,小芽就在刚做的草稿上打了个大大的叉号。
这是不对么,难道这孩子钻入了死胡同,其实不然,小芽发现按照自己写的思路结果没错,但是从结果反推回去,就发现题出错了,是的,题出错了。
起先小芽也发现不太可能,这可是竞赛,是由很多教研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出的题,怎么会有错误,但是不管是哪种思路,反推回去就发现题目出错了。
如果把题目中的2改为根号2,此题才有解,不然无解。
小芽下定决定拿起笔,在答题卡上写上解:无解,接着往下写若题目中的2改为根号二,则此题的结果如下,小芽用两种思路解答了此题。
刚才的监考老师一脸惊恐,几步跨上讲台,拿起那份考题,借来笔埋头做了起来,越做越心惊,题错了。
这时正好当时出题的教研主任过来了,想看看学生答题速度。
监考老师拿着试卷直接走了上去。
走到了楼道里才把自己的发现给主任说了,主任拿起试题看了几分钟,发现确实出错了但是现在取消比赛不现实。
转头说“不行最后一个大题不计算在内,学生答了结果也是错的,所以整体不影响结果。”
“主任,有个学生做出来了,还发现题目错了。”
说着领带主任来到门口,隐晦的指了指小芽。
主任看了看小芽,看来今年有望可以在市里的竞赛中拼一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