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2章(第1页)

“陈静,你张叔叔住在东区呀,怎么没听你说过呀,他们家和杨钒家住的很近吗?”

韩晓想知道杨钒具体住在哪里。

“我张叔叔一家住在东区的一个胡同,对了,告诉你们杨钒家就在离他们家个两条街的槐树胡同,那条胡同口有很大一棵洋槐树,杨钒家就住在最里边第三家,不过其他两家好像都已经搬走了,那地方看着特别破。”

陈静低下头,喝了口汤,继续说:“再加上胡同口的那棵老槐树特别大,整个个胡同都显得十分阴森。

每次去张叔叔家从那过我妈都是牵着我走的特别快。

还有张婶每次都嘱咐我们不准去那玩,生怕惹上什么不干净的脏东西。”

陈静说完还一副怕怕的模样,看着大家。

“韩晓,你怎么了?脸色怎么这么难看,不会是害怕吧?没事的,只要我们不去那,应该惹不着什么的。”

陈静看着面色难看的甚至手有些发抖的韩晓安慰,她感觉这韩晓胆也太小了。

“嗯,别担心,韩晓我们都不认识杨钒。”

“对呀,韩晓,别害怕,我们离那些东西远着呢。”

张梦和王佳佳也以为韩晓是被陈静说的给吓着了,因为平时韩晓就一副见什么就胆小害怕的样子。

“没什么,我,我就是身体有点不舒服,你们吃吧,我不吃了,我去打点热水。”

韩晓说完立马就站了起来,有些手慌脚乱的收拾完饭盒,近乎狼狈的离开。

不是因为害怕,是因为心疼,“脏东西”

,杨钒不是什么不干净的脏东西!

想象着杨钒小小年纪没有父母本身就没有亲人关爱,又被周围人像躲瘟疫一样的疏远着,韩晓的心就蔓延着一股说不出的痛。

“韩晓,要不要紧,我们和你一起去吧”

“你真的没事,要不要我们帮忙?”

没有回答身后的这些关心,韩晓匆匆的离开了饭堂。

见杨钒,马上见杨钒,这是韩晓现在心里最迫切的愿望。

从车棚拿了自行车韩晓就骑着朝东区去了。

韩晓想着杨钒上一世曾和她说过的遭遇和今天听陈静讲的现状一路上眼泪就像开了闸了河水,怎么止也止不住。

杨钒小时候由于杨母一心扑在工作上没多少时间照顾关心他,而杨父由于杨母的不顾家两人经常吵架,后来杨父成天酗酒,喝醉就打人,杨母整天工作不在家,就只有杨钒成了他的出气筒,这样的环境使得杨钒从小就沉默寡言。

而且最倒霉的事他父母早在他八岁那一年就出事故死了,之后他在杨母的一个同事家住,但在那生活应该也不好,因为十岁的时候杨钒就搬回自己的家一个人过了。

连保镇并不大,韩晓骑车十五分钟就到了东区,现在的农村还大都是低矮的砖瓦房,所以韩晓很容易就看到了陈静说的大洋槐树,找到了杨钒的家。

大门半开着,院子里空荡荡的只有西北角堆了一堆显然有些年头的杂物,房子倒是比自己家的房子新一些,也是三间青砖瓦房,只是看着院子和房子就像长时间没人打扫过,灰蒙蒙,脏兮兮的,显得毫无生气,根本就不像有人住。

现在的杨钒并不认识韩晓,所以韩晓也不敢贸贸然的进去找他,可韩晓就想见杨钒,哪怕是远远的看看也好。

韩晓不知道杨凡是否在家,她只能等。

幸好这个胡同里的另外两家没人,她可以在杨钒斜对面的那家门口坐着,即使有人看到来问,她也可以说是这家的远房亲戚,来找人的。

韩晓站站坐坐已经呆了很长时间了,再不回学校就晚了,可见不到杨钒就这样走又特别不甘心,纠结着韩晓走向胡同口,就在韩晓推着自行车要走时,最后回头有看了一眼,就这一眼,心如被电击。

杨钒,是杨钒!

过午的阳光打在他的身上,在这寒冷的午后,仿佛度了一层暖暖的金光。

老旧的棉袄和暗灰色破旧的棉裤穿在身上是明显的肥大,如刀削斧琢五官深刻在略带稚气的脸上,眼眸黑亮,薄唇微抿,整个人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深沉、冷漠。

热门小说推荐
明末匪事

明末匪事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六零年代旺夫体质

预收文六零年代先婚后爱原来我是偏执大佬的白月光当玄学大佬穿成豪门假千金戳专栏求收藏下面是本文文案偏执糙汉vs软甜娇娘在村里穷的叮当响的肖卫国,突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比村花还好看的...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