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77章 汴梁城的殇(第2页)

东京举城哀哭,混乱不堪,随着宋金议和逐渐明了之势,为了缓和紧张局势,稳定人心,开朱雀门放百姓出内城,大批百姓聚集在南熏门,为了见宋官家一面,尤其是皇帝一夜未回,许多百姓也是彻夜等候。

张大梁的信使和蒋宣等人混出了外城南熏门,绕路北上,直到碰上岳飞的巡骑,才把书信带出来。

后来,议和投降已成定局,南熏门百姓乱成一团,一些溃兵混杂在百姓队伍里趁机掠夺财物,更是引发大面积骚乱,兵马巡检司出兵弹压,宗翰更是急调铁鹞精骑自外而上,进入四城城垣监视,以防不测。

林林总总,张大梁的这封信很长,很详细,把东京汴梁城最近月余的局势基本描述了一番,现在金兵已经在全力搜刮东京的金银财物,内库所有财务,全部被运往金营。

许多大臣也未能幸免,根据官职大小,制定缴纳数目,甚至连郑太后的娘家也被波及。

官家已经派出割地使,前往三府之地交接。

最重要的一条,宗翰曾对赵桓言明,两国既已议和,必须召回在相州的康王回京,估计不日就会有诏令到达。

赵构绞尽脑汁的回忆一些历史的记忆,记忆中,大宋官家赵桓是处于一个矛盾之中,心既不甘,却又无胆。

但他接手的,本就是飘摇在风浪中的一艘充满隐患的大船,偏偏他这个船长天生胆小,要不是有几个水手还在玩命操纵这艘巨船破浪前行,早就葬身大海了。

赵桓在这个时候,应该是下了两道不同内容的诏令,一道是名诏,做给宗翰、宗望看的,要求赵构按照旨意,返回东京;另一道是密诏,则是让赵构火速率兵勤王,以解东京之围。

但令人郁闷的是,随后的又一道诏令,让历史上的赵构有了借口南安,那就是宋钦宗赵桓的作死之诏:“京城将吏士卒失守,几至宗社倾危,尚赖金人讲和,止于割地而已。

九弟将天下勤王之兵总领,分屯近甸,以伺变难,无得轻动,恐误国事,四方将帅亦宜详此。

宋金已然议和,各地勤王之兵加以约束,以免金人不喜,……”

但现在不论哪一道诏书,赵构都没有接到,宗泽自是不会说什么,但现在勤王兵马成员较杂,虽然第一时间派出了教导队进驻各部,但底层的基层将领,还是有些许抱怨之声传了出来,尽管对教导队不敢言语,私下里,难免会有一些牢骚,甚至于抱怨,有些难听话,也一并散发开来。

接到吴喜的报告,赵构只是一笑了之。

赵构在当初整兵之际,就把暗界渗透到军队各个部门,可以说,现在五军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第一时间汇总到赵构的案头,只是赵构吩咐吴喜,只收集情报,不要有任何动作,他知道,只要他点头,暗界就会让这些人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相州这个地方,还是太小了,位置也不是十分理想。

历史上,赵构先是前往东平,后来在大名府立足,在商丘称帝,现在看来,不失为一条上上之策,避敌锋芒,高举大义,徐徐图之。

千万不能小看古人的智慧,这是赵构来到大宋一直告诫自己最多的一句话。

是不是由于自己横空出世,历史的车轮偏移了呢?赵构不相信自己能有翻天覆地的大能,但穿越引起空间的波动,还是会有的。

也就是说,大的方向不会改变,但小的路径,会有所偏颇,至于是一条捷径还是弯路,赵构相信,在自己的带领下,至少不会走弯路。

毕竟后世的经验和厚重文化的积累,别人是没有的。

而赵构,就是要让大宋改天换命,让大宋朝的历史车轮,拐向自己心中那条辉煌大道,为此,与天地一争,又有何惧!

赵构正在深思之间,脚步轻微之声传来,吴喜的身影出现在赵构身侧,低声禀告:“王爷,东京有密使前来。”

本月排行榜
热门小说推荐
无限气运主宰

无限气运主宰

轮回空间扩大业务,诚向各位面招收主神代理,一经录取,即可享受其他轮回者无法享受的优质待遇。本轮回空间,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决不允许轮回者在轮回世界里胡闹,努力做到轮回者土著一家亲身为主神...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太子殿下躺平日常

我爹是皇帝,我娘是皇后,我舅是威名赫赫的大将军,我表兄是封狼居胥的冠军侯,你问我是谁?我是帝后嫡子,当今太子,未来大汉天子刘据啊。我掐指一算好像没当皇帝。我掐指再算多做多错,尸骨全无。不做不错,...

渣了身娇体软的首辅

渣了身娇体软的首辅

日常万更,下本渣了对心上人说不出话的外交官前夫,右上角作者专栏,来个爱的收藏哦本文文案作为准嫂子,门阀女家主清欢撞破了夫弟绑架穆家庶子穆云琛,欲行断袖的丑事。然而不明真相的少年穆云琛醒来却对...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