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大道
公元1343年的夏天,对苏星云而言,堪称这几年里最为安分守己的一段时光。
一方面,人们忙碌于生产活动,热火朝天;另一方面,对于外地流民,苏星云敞开怀抱,积极接纳。
此时的他正处于土地红利时期,故而依旧大量接收流民,就连丐帮塞过来的那些人,他也一并接纳。
如今,苏星云已然储备了众多技术人才,然而,由于其他工业技术尚未达标,若不计成本地搞些东西出来倒还可行,但要进行大规模生产,却不符合最佳性价比。
就拿雷汞来说,虽然已经在实验室成功配制出来,可由于没有硝酸工业的支撑,一式火枪也只能暂且先用着。
至于蒸汽拖拉机,在生产了30辆之后,苏星云便停止了对其大量资源的供应,原因在于打造这类产品实在太过耗费熟练技术工人。
要想攀科技树,必须大幅度提升工业人口的数量,这是踏入工业革命大门的门槛。
目前,他的领地中工人数量仅有5万,这远远不足以支撑起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他心中计算,要将这个数字扩充至50万,才能真正具备迈入工业革命门槛的实力。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
50万工业人口背后,需要有一个更为庞大的基数来支撑,需要有200万的总人口。
这意味着,苏星云必须在他的领地内,实现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并且确保其中有足够多的人能够转化为工业人口。
但以目前的人缘,根本不可能满足他进一步扩张的需求。
在这个圈子里继续混下去,只会让他的发展受到限制。
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跳出这个固有的圈子,寻找新的突破口。
苏星云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在短时间内实现人口的快速增长,并且将这些人口转化为工业人口。
在苏星云的简易造船厂里,六艘传统沙船已经完工,这些船只的排水量达到了五百吨。
这些船只都配备了硬帆,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
苏星云并没有过多干预,因为他对风帆战列舰并没有太多热情,对帆船的了解也有限。
他只是在关键部位使用了钢铁材料,其余的则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船匠们。
这些新船并没有装备任何专门的武器,因为大炮无处安放。
苏星云原本打算为这些船只安装蒸汽机和明轮,但由于他目前的钢铁工艺水平有限,制造出的蒸汽机体积庞大且笨重,如果安装在船上,为了保证船只的重心和其他因素,船只的运载量将大幅减少。
因此,苏星云的蒸汽战舰计划不得不放弃。
尽管如此,苏星云在造船方面还是有所贡献的。
他记得前世见过的飞剪船型船头,并根据记忆绘制出来,建造了一艘小船。
在试航时,这艘船的速度令人印象深刻,尽管最后翻了船,但这为造船师秦们提供了新的思路,让他们意识到船只的设计可以有更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