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184章 名存实亡(第1页)

名存实亡

19o6年,随着廉垂社在教育领域的深远布局开始显现其价值,工业展迎来了一个迅猛的增长期。

这一年,廉垂社的钢铁产量高达523万吨,距离英国的水平已近在咫尺。

然而,在质量方面,还是无法与英国制造无畏舰所锻炼出的钢铁技术相媲美。

国内生产的钢铁,有百分之八十被用于桥梁、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上。

这些基建项目是国家潜力的关键所在,建设得越完善,未来的展潜力就越大。

因此,廉垂社无法再坐视北方的省份继续荒废下去。

苏星云拿起钢笔,在包头和河北东部画了两个圈。

他那神奇的点矿之笔在廉垂社高层中早已传为佳话,只要苏星云指出哪里有矿,那里往往就能现世界级的矿藏。

高层们注意到苏星云画的两个圈,左强等人兴奋地问道:“我们是要彻底解决清朝的问题了吗?”

苏星云摇了摇头,说道:“给他们留下北京和天津两个地方,高云,等会儿你对外公布一下我们的解放计划。”

高云点头应道:“好的。”

刘石仔细研究了一下地图,突然问道:“oo1,三年后我们是不是要在东北三省跟外国人打一仗?”

苏星云沉吟道:“东北三省是个宝地,但正因为它是宝地,所以被一头熊和一只狼紧紧盯着。

没有绝对的实力,我是不会轻易涉足的。”

他的语气突然强硬起来:“但一旦我们进入,就要彻底把他们赶出东北亚大陆。”

苏星云在地图上画了两条线,一条是从包头经过呼和浩特至张家口,再从承德进入辽宁;另一条则是从济南进入保定,绕过北京抵达辽宁。

经济建设官员们纷纷围上来研究这个方案,有几位提出了难点:“张家口到承德这一段要穿越几座山脉,施工难度很大。”

苏星云当然清楚这些难点,那正是詹天佑京张铁路中的几个关键难题。

而詹天佑,这位安徽籍的铁路专家,最初对从安徽起家的廉垂社并无太多好感,甚至对其崛起的方式颇有微词。

但近年来,他亲自参与了多条重要线路的快建设,并与十万工人同甘共苦,对廉垂社的看法也逐渐生了改变。

在苏星云的邀请下,詹天佑曾尝试去沿海省份修建铁路。

在苏星云的嘱咐下,廉垂社的官员们给予了他极大的自由和支持。

然而,仅仅一年时间,他在南方就一无所获地回到了北方。

有了对比,才更懂得认同的可贵。

南方的官员们口头上都是高谈阔论,但一旦涉及到资金拨款,就显得格外吝啬和小气。

他们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推脱,希望詹天佑领导的筑路队能够理解、坚持并克服困难。

相比之下,在廉垂社,一旦线路确定,物资和工人就会源源不断地供应,筑路款也完全不用操心。

政府都已经规划好了,每一笔款项都列得清清楚楚,只等筑路队来查账、验收物资。

在这一年中,詹天佑深刻体会到了廉垂社所说的“绅缙无法代表人民”

的含义。

他比较了两地民众的精神面貌,一个是殖民地级别的,另一个则是列强级别的。

特别是浙江和江苏这两个传统的鱼米之乡,在当地地主和官员的勾结下,竟然出现了民众逃难的景象。

两省的清朝官员推脱说是夏季洪水的天灾,但安徽和江西在突降暴雨的情况下,却表现得要好得多。

詹天佑明白了,一个国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单靠铁路行业是无法强国的,造船行业、军事行业也是如此。

只有强有力的政府进行全国一致的规划,这才是真正的强国之路。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