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新社

第366章 皇后之九(第2页)

晋王头疼的很,嘴里却是没有好话的,道,“你不晓得,父皇过逝,她一滴眼泪都没有。

偏生会装模作样,见天儿的往慈恩宫请安,她就是心里不孝,老五,不,陛下可不是不孝之人,有陛下在,她再不敢委屈皇祖母的。”

想到这个,晋王越发认为,谢皇后非但六亲不认,还特别狡猾,贼心眼儿多。

晋王与赵时雨抱怨一回,赵时雨一时也没有太好的法子,他心下思量,觉着新君夫妇怕是要用太妃牵制诸王。

关键是,新君夫妇找的理由合情合理,抬出太皇太后来,如晋王这般,再不情愿,怕也是没法子的。

不情愿的,不只晋王,齐王也不怎么乐意,都想好接了母亲一道去藩地享天伦之乐了,忽然不叫母亲去了,这事可怎么说呢?要说留下太妃们在太皇太后身边侍疾,这也说得过去。

可有父皇临终的话,放太妃们就国,亦是于情于理之事。

哪里晓得,刚出了父孝,就有此一出。

齐王都没忍住进宫给他娘请了一回安,谢贵太妃强颜欢笑,与儿子道,“的确,这么跟你去了藩地,虽则是团聚了,可我到底放不下太皇太后,老人家这把年岁,身边没个细心的人不行。”

齐王也不能说,宫里这么多宫人,没他娘一样伺候得好太皇太后。

只是,到底心下郁郁,不知道帝后这是抽的哪门子疯。

齐王还去找二舅谢柏说了一回此事,谢柏正在家守孝,消息便不大灵通,陡然听闻此事,亦难免吃惊。

据谢柏了解,帝后都是宽厚人,怎么突然就要太妃留下服侍太皇太后呢?

谢柏多年政治经验,这绝不是突然之间就做出的决定,谢柏想了想,道,“此话既出,断不会收回的。

我还有一言,不知殿下愿不愿意听?”

齐王过来请教,就是想请二舅帮他出个主意,听这话,连忙道,“二舅只管说,你我舅甥之亲,何话不能说呢?”

“如果我是殿下,此时不会考虑如何让陛下收回诚命,恕我直言,这绝不可能。”

谢柏此话一出,齐王不禁脸色一凛。

齐王沉默半晌方道,“我亦明白,新君正是立威之时,何况,此事以孝义之名,便是新君要留下我等在太皇太后膝下尽孝,我等也只有听从的。”

虽然这话说出来极伤人,但齐王能明白就再好不过了。

谢柏外任时间过长,他对穆延淳并不是非常了解,但穆延淳任藩王时就打赢了闽地之战,然后,继而主持江南之战大败靖江叛军,收复失地。

这位帝王给人的感觉是温和宽厚类型的,但,他是经过沙场洗礼的帝王,这样的人,心肠略硬一些也是有的。

再者,谢柏虽不了解穆延淳,却是极了解谢莫如的。

谢莫如如何一步步登上皇后之位,没有人比谢家人更清楚。

谢莫如会用手段牵制藩王,再正常不过。

谢柏道,“如果我是殿下,我还会在就藩前留下世子驻留帝都,代殿下为太皇太后尽孝。”

齐王的吃惊毫不掩饰的表现了出来,他几乎不能置信的望向自己的二舅谢柏谢驸马。

谢柏目光平和,徐徐道,“殿下,不要只看眼前,帝王有手段,于天下苍生不是坏事,当年靖江亦不过小小藩王而已,因朝廷不能节制,靖江步步坐大,最终引来江南大乱,非但生灵涂炭,靖江亦事败身死,其子孙结果如何?”

“这是往远里说了,殿下们自然非靖江这等谋逆之人,但经靖江之乱,不论朝廷还是陛下,怕都会对藩王有所节制。

恕我直言,此事,倘殿下去找内阁为援,怕内阁之人也不敢应殿下此请的。”

谢柏眼神恬淡,看齐王神色,就知齐王当是寻过内阁之人了。

谢柏温声道,“再说世子留帝都之事,殿下当为世子长久考虑,世子在朝廷,有陛下看着,自然与陛下与诸皇子情分亲密,将来承袭王位,安能不顺遂呢?”

齐王的脸色此方渐渐缓和了下来,起身对谢柏行一礼,道,“若非二舅指点,我便要钻牛角尖去了。”

谢柏道,“当局者迷,何况事关贵太妃,殿下难免心焦。”

顿一顿,谢柏道,“贵太妃若因向太皇太后尽孝留在宫里,将来,也是大功一件。”

齐王正色应了。

晋王齐王,原本走的并不亲近,但因此次太妃留宫一事,便格外的亲密起来。

楚王无此烦恼,楚王生母早逝。

二人原本觉着,留下老娘就够不近人情了,突然之间,儿子也要留下,这可真是……

而两位王妃,原本觉着,留下婆婆倒没啥,自己在王府当家做主这些年,哪个愿意有个贵太妃的婆婆压脑袋上呢。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