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奕坡此地出现太史公祠墓,据文献记载,始于西晋,这时距离太史公去世已经四百多年了。
"
"
明白了!
这就是所谓名人效应。
不管太史公当初是死在这儿还是埋了双靴子在这儿,都得弄个什么东西纪念纪念。
亡羊补牢,也不算晚。
"
那学生反应快捷,词锋也颇利。
洪鑫垚家乡自豪感上来,接道:"
说不定这四百年里,原先河津的坟墓因为黄河泛滥冲走了,一般人不知道,把这假的当成了真的。
"
他这么一说,几位听众也觉得有道理。
方思慎道:"
第一个正式提出太史公籍贯为韩城的人,是唐代学者张守节。
不过他说这话的时候,距太史公之死已有八百余年。
这八百年里地理形貌、地名沿革都可能变化,他说龙门是韩城,尚需考证。
而且,此一时彼一时,太史公名垂青史之后,谁都希望有这么一位荣耀的同乡,张守节本人的籍贯就有几分可疑。
可惜关于他的生平也没有详细记载。
"
洪鑫垚从方思慎的话里听出点儿暗讽的意思,又觉得人家可能不过就事论事,是自己太过敏。
"
这山上的建筑,即使当初西晋建的也只剩遗迹,差不多都是宋代以后仿建或新建的,距太史公生活的年代已达千年之久。
要说哪儿房子气派哪儿就是太史公的家,恐怕难以服人。
韩城是由秦入晋的入口,关中要冲之地,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到这儿比到对岸方便多了,这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历代来此凭吊瞻仰的人比河津要多得多。
"
一个学生忽问:"
那有没有可能,太史公死在这儿,因为过河太麻烦,家里人就把他埋在这儿呢?"
方思慎摇头:"
叶落归根,遗骨还乡,是最隆重的大事。
除非这地方真的是故乡,否则岂止隔一条河,哪怕千山万水也是要送回去安葬的。
"
洪大少觉得这话变相肯定了太史公属于河津,心中暗暗高兴。
进入祠堂,学生们分散参观,多数都跟着马主任听故事去了。
洪鑫垚看见陈列柜里摆着竹简《太史公书》,问方思慎:"
那玩意儿是真的吗?"
方思慎走过去,扫一眼便道:"
通知开了个预收在你眉梢点花灯,1v1轻松文,应该是古言,不大确定,感兴趣的可以去我专栏收一下,65开文,谢谢啦柳朝明记得,初遇苏晋,是景元二十三年的暮春。那个时节总是多雨。他在朱雀桥边落轿,她...
林绝,一个魂龄岁月未知之人,从无尽的流年苏醒。而后与布衣壮汉平平淡淡的过了十二年。但这一切平静的日子,都随着皇室大殿兆运钟的异动而打破。林绝的命,也就此而改变。他的路,被诅咒的他,注定该逆天而行。...
本书更新时间为晚上十二点,日更六千。下本开我的私房菜馆通八零,求预收。姜晓菱有一个秘密,除了她没有人知道。那就是在她十七岁生日的时候,脑子里忽然出现了一个叫做闲鱼的系统。那系统可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