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殿内的时间仿佛都缓慢下来,悠悠西斜的日光将赵王刘钺与卓思衡揽入臂弯,每个人都因此而金红发亮。
这个时刻,卓思衡才觉得赵王像是自己曾经认识的那个快活的孩子。
“臣卓思衡见过赵王殿下。”
他按照规矩行礼道。
“卓大人是外臣,平常也进不来此地,今日能有幸得见,我也终于可以感谢大人在十年前冒犯皇命为我求情。”
刘钺缓慢起身,他的身体似乎十分疲弱,在阳光下也有些摇摇欲坠,他缓缓躬身而拜,长揖不起。
“殿下尊驾不可如此。”
卓思衡上前去搀扶,碰到他摇晃的袖子才惊觉赵王竟这样瘦弱,宽大的袖管里只轻轻一握,就能将他的手臂捉住。
刘钺在他的搀扶下抬头笑道:“我能活着都是大人之恩,在您面前,我何谈尊驾?”
“事情已过去多年了……”
卓思衡见到赵王如此悲戚的笑容,心口隐痛不止,他温言道,“殿下且让自己宽缓一些心境。
如果一定要感谢,那就感谢陛下吧,陛下的手足之情,也要殿下以手足之情来投桃报李,您还要陪伴陛下一路前行。”
刘煦此时还不知如何,但卓思衡也只能这样说了。
谁知赵王却在握住他的手后笑着看向了他道:“我皇兄是不是出事了?”
不等卓思衡回答,他又道:“前一会儿有禁军闯入,确定我在后又匆匆离去,大人,您比我清楚,什么时候确认可能存在的皇位继任者呢?”
“不敢欺瞒殿下,陛下遇刺,如今正由太医照看,只是尚未知晓如何,殿下不必太过忧心。”
卓思衡安抚道。
赵王刘钺的眼神忽然变得缥缈,他在卓思衡的搀扶下落座,一时陷入呆滞般的沉默。
这就是当年那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卓思衡绝望地想。
他不是没设想过这个见面或许会有危险,可这些年赵王在宫中无有除去刘煦以外的任何人接近,他惧怕外人,甚至惧怕忽然出现在宫内的蝉鸣与游走的宫猫,战战兢兢,头发许久才打理一次,有时惊厥发作,只有刘煦可以近身时,甚至只能是皇帝为他的弟弟修剪须发……
这样的人已没有可能再去谋夺沉重的权力。
任何事都能让他垮塌。
“殿下召我前来,是为了关心陛下龙体么?”
卓思衡想了想说道,“如果殿下愿意,待陛下稍有好转后,让臣领着殿下去探望,如何?殿下此时最重要的是保重自身,不要忧思过度,大长公主殿下与臣皆在朝中内外,天塌不下来。”
“大人,你忘记啦,我的天早就已经塌下来了……”
赵王刘钺苦笑继而落泪,卓思衡已在煎熬中的心又添几刀锐利之痛。
他沉默之际,赵王幽幽道:“都说孩子的名字可以看得出父母的寄望,大人的名字这样好听,不知是不是出自‘衡诚悬矣,则不可欺以轻重’?大人待人也不以轻重相欺,果然是没有辜负亲人的厚望,可我……我却让所有人都失望了……大人知道我的名字是何来历么?”
他紧紧攥住卓思衡的手,颤声道:“金钺镜日,云旗降天……父皇说我出生时朝阳灿野天光明耀,他一生中都没见过这样晴好的天气,他说我是上天赐予他的朝晖与骄阳,将来也会如太阳一般照耀九州、光惠四海……”
他说着将脸埋在卓思衡手上,不能抑制的嚎啕大哭,整个人剧烈颤抖着。
卓思衡无法安慰他,并不是他不愿意,而是这样的悲痛已随着当年的风波犹如附骨之疽,他没有任何办法根除,此刻唯一能为这个可怜之人所作的也只有沉默和陪伴。
但卓思衡也近乎冷酷得清楚,他的时间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刻格外重要,他必须要让赵王平静下来,然后再去解决其他事情。
可不等他开口,赵王已然缓缓止住悲声,他抬头望向卓思衡道:“所以……阿辰的名字,也是这样的缘由对不对?”
“殿下,您一直都很聪慧。”
卓思衡扶住他的肩膀,“阿辰是个好孩子。”
提到这个侄女,赵王的眼中也流露出悲伤以外的温柔:“我见过阿辰,她比我要聪敏得多,皇兄让我抱过她……她一点也不怕我,还会用亲昵的口气叫我皇叔……我很喜欢这个孩子……我想为她多做点什么,皇兄的恩惠我这一生也不可能再回报了,所以即便他希望阿辰能登上皇位,我也……”
赵王说到这里后愣住许久,喃喃自语般继续道:“我能做的其实只有一件事,那就是不妨碍她……”
就连卓思衡也不得不承认,按照常俗礼法,阿辰继位的最大阻力便是赵王。
赵王虽然是如今这个样子,可他是先帝的子嗣刘煦的弟弟,从前不是没有人提议过立其为皇太弟,只是这个意见一提出,不需卓思衡做什么,朝中便有大把人反对。
重生为细胞,携狱典之力,来到旧神注视下的平行世界。蒸汽文明命运点数惊悚空间异魔鬼怪旧神信徒他将以狱长之名,踏上征战旧神的旅途。阿肥回归正途后的全新科幻惊悚力作,质量保证。本书又名从头开始开局一颗头,身体全靠捡...
接编编通知,周六入v,晚上会有万字更掉落,欢迎小可爱来戳哦如果时间能倒流,明熙绝对不会乱吐槽,再不济她也不会被判官忽悠,误入穿越部。她以为鬼公务员就是舒舒服服坐办公室,但其实是奔波在各个小世界兢兢...
崇祯元年,陕西大旱崇祯二年,陕西大旱崇祯三年,陕西大旱崇祯四年,陕西大旱…有完没完?还真没完。要知道这场大旱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其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大,为近五百年所未见。五百年?孙悟空都从五指山下出来西游了,顽石已长满青苔,沧海都变成桑田了,这么绝的事情咋就让明末陕西百姓给遇上了。灾荒时间长了,地主也没余粮,皇帝也没闲钱,不征税紫禁城就得关门。啥也不说了,该征税的还得征,陕西也不能例外。奶奶的,都这样了还要收税,让人活不?陕西百姓经过一番深入的思想斗争,联系一下当下国内的基本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的区域特点,广大民众决定起义,理想远大的当起义军,理想一般的当土匪。好了,大环境就这样,提起刀开始干活吧!小说交流群号456361091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明末匪事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