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修课时他跑去门卫间看信,一看吓了一跳,有他林雨翔二十几封信,于是他带着疑惑兼一堆信进了教室,进门时不免要炫耀。
有时信多比钱多更快乐,因为钱是可以赚的而信却赚不出来。
同学诧异,以为林雨翔登了征婚启事。
林雨翔自豪地拆信。
拆了第一封信才知道来由,那些人是因为看了林雨翔的文章后寄来的。
第一封简明扼要,毫无旁赘,直冲目的地而来:我看了你的文章,觉得很好,愿与我交笔友的就给我回信,地址是……
第二封远自内蒙古,看得出这封信经过长途跋涉,加上气候不适,又热又累,仿佛大暑里的狗,张嘴吐舌——信的封口已经开了,信纸露在外面。
信的正文一承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格,长无边际:你别以为我们是乡下人哦,我们可是城上的。
我父亲是个教师,母亲是个家庭主妇。
我妹妹今年三岁,正计划着给她找个幼儿园呢!
你们这里是不是叫幼儿园呢?上海是个繁华的大都市,让我充满了向往和幻想……
这样的,写了几千字,天文地理都海纳在里边。
雨翔这才明白,信虽然赚不出来却可以撰出来——当然是和学生作文那样的杜撰的“撰”
——雨翔决定不回信。
这时他首次感到成名后的优越。
以后的信大多是像以上几封的式样内容,涵盖全国各地。
广东作为本土,更是有数十封。
写信人都看了《全国作文佳作选》,再引用伯玉的话夸奖,毫无新意。
雨翔发现现代人的文笔仍旧有南北派之分,南方人继续婉约,信里油盐酱醋一大摊;北方人口气像身材一样豪壮,都威胁“你一定要回信”
!
雨翔庆幸自己身在上海,不南不北。
拆到一封本市的来信时,顿时庆幸也没有了——上海人的笔风收纳了北边的威胁和南方的嗦。
而且那人不愧是喝黄浦江水长大的黄种人,坐拥双倍的“黄”
,妙喻说雨翔的文章没有强奸文字的迹象,有着早泄的爽快。
然后黄水东引,说这妙喻出自台湾董桥(董桥,1942年生,本名董存爵,福建晋江人。
长期在香港和英国两地从事新闻出版工作,著有多本散文集。
),是一贯的董桥风格。
林雨翔不知道“董桥”
是什么地方,想在国民党贼居的地方,不会有道家的桥,怀疑是“孔桥”
的音误(国民党尊儒教)。
既然没办法断定,“市友”
的信也只好束之高阁了。
信只拆剩下三封。
都星际时代了,还开黑店白苏不止开店,我还种田哦,美食我也会做一点点的...
青楼老鸨犯事被抓了,尚未接客的阿娇被官府送回了舅母家。十六岁的阿娇白净脸,樱桃嘴,会弹琴唱曲,会揉肩捏背,却因喝过绝嗣汤,无人问津。隔壁的赵老太太咬咬牙,花十两银子聘了她,让她给官爷赵宴平做良妾。赵...
吾之商铺,交易万界乔时尽心尽力的完成任务,只为了努力的将商铺给填满。这种满足感,一般人体会不到﹋o﹋无男主,男主果然会崩ㄒoㄒ,特意开了一本无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