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安国道:“崔大哥,咱们虽是初会,可是一见如故,你别当我们是外人。”
崔秋山道:“两位大哥从前打鞑子,保江山,兄弟一向是很钦佩的。
今日能见到山东这许多英雄朋友,兄弟实是高兴得很。”
倪浩道:“我冒昧请问,崔大哥的师承是哪一位前辈英雄?”
崔秋山道:“兄弟的受业恩师,是山西大同府一声雷白野白老爷子。
他老人家已去世多年了。”
朱安国和倪浩互望了一眼,均感疑惑。
倪浩说道:“一声雷白老前辈的大名,我们是久仰的了。
不过有一句话崔大哥请勿见怪。
白老前辈武功虽高,但似乎还不及崔大哥。”
崔秋山默然不语。
朱安国道:“虽然青出于蓝,徒弟高过师父的事也是常见,但刚才我看崔大哥打倒两个奸细的身法手法,却似另有真传。”
崔秋山微一迟疑,道:“两位是好朋友,本来不敢相瞒。
我师父逝世之后,我机缘巧合,遇着一位世外高人。
他老人家点拨了我一点武艺,要我立誓不许说他名号,所以要请两位大哥原谅。”
倪朱两人见他说得诚恳,忙道:“崔大哥快别这么说,我们有一事相求,因此才大胆相问。”
崔秋山道:“两位有甚么事,便请直言,大家是自己人,何必客气?”
朱安国道:“崔大哥请等一等,我们去找两位朋友商量几句。”
朱倪二人把那姓应和姓罗的拉在一边。
朱安国道:“这个崔兄弟武艺高强,咱们这里没一个及得上。
听他说话,性格也甚是豪爽。”
倪浩道:“就是说到师承时有点吞吞吐吐。”
于是把崔秋山的话复述了一遍。
那姓应的名叫应松,是袁崇焕帐下的谋士,当年宁远筑城,曾出了不少力量。
姓罗的名大千,是著名的炮手,宁远一战,他点燃红夷大炮,轰死清兵无数,因功升到参将。
应松道:“咱们不妨直言相求,瞧他怎么说?”
朱安国道:“这事当先问过孙相公。”
应松道:“不错。”
转到后殿,见孙仲寿和刘芳亮正谈得十分投契,于是把孙仲寿请出来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