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特森望来,他耸肩道:“我认为《诺丁山》是一部很棒的女权主义电影。
先得说它也有让我不满的地方,像你说的它用了最后一分钟营救手法,让女主角回到被动的位置。
但也许它有另一层用意。
灰姑娘故事总是会强调灰姑娘的美貌和善良,而诺丁山故事总是会强调男生的才华,像《诺丁山》的威尔懂文学、《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会画画,当然通常他们也是长得很帅的。
为什么是这样?白马王子和美女,千金公主和状元。
这是全世界各个文明的默契,这是男权社会的规矩。
当一个女生和一个男生阶级地位悬殊,她有外貌就可以上升,男权社会不在乎她有没有才华,**爽、给我生个漂亮宝宝就行了。
而当公主不顾一切地和才华穷小子私奔,那容易被人接受和赞颂;但你想想如果没才华只帅的穷小子依附地嫁给公主,你真的爱这种事情和故事吗?还是会说那家伙就只是个没出息的小白脸。
当一个男生比一个女生地位低下,他非得有才能才可以上升,才会被男权社会和女性本身所认可,因为女婿都是要做事的,只是帅和好心可不行。
就算到了现在,21世纪,这种传统社会的需求和意识也沿续到今天,世界暂时就这么运行的。
郎才女貌,观众才会认同他们的爱情。
所以《诺丁山》有这个沿续在里面,它的男主角已经够平庸的了,但还是有才华,有英俊!
问题在于扪心自问,这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女性也认同的规矩?从大多数去说,一个高地位的男人会爱一个没有才华,只有外貌和善良的女人,娶她为妻,爱得要死,不会认为这女人有哪不好。
而一个高地位的女人,比如你自己,你是否会接受和爱一个只是长得帅,凡事都友善一些,但狗屁不通的男人?当这男人心甘情愿就只是当你的附庸,你觉得他怎么样?”
沃特森沉默地看着他,脸蛋有点微红……
叶惟看看她,继续边开车边道:“这种意识形态,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也许是男权社会长河的沿续,也许是人的本性。
你自己想了。
但我知道当下的电影和流行文化依然维持着它。
《诺丁山》没有否定这点,它承认了这点,如果休-格兰特毫无才华,朱莉娅-罗伯茨也不会喜欢他吧;当然如果不是朱莉娅长得那么漂亮动人,格兰特大概也不会着迷她。
我爱这部电影是因为我认为它很女权,它事实上蔑视了公主和才华穷小子私奔这种规矩,说不的还是男人——当朱莉娅到书店找格兰特,她就是在私奔、掩藏,她仍然受着男权社会的控制,她怕别人说闲话。
但当格兰特在记者招待会当众问她,全世界都在看着,一个电影巨星要和一个几乎平庸的穷小子在一起吗?她说是的。
在我看来,它并不是男性拯救女性的方式,而是女性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拯救了自己本身。
一个强大的、独立的女孩,她也只是个女孩,请求一个男生爱她。
这不是说女人离开男人就不行,是她有了选择的权利,她在一种完全经济独立、生活自主、意识自由的情况下,作出了她的选择。
我想不管怎么样,这是女权女性应该有的、要去争取的权利,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像朱莉娅选择了婚姻,像《穿普拉达的女魔头》里梅丽尔-斯特里普选择了事业,还有其他女孩作的其它选择。
而我的《冬天的骨头》,芮在一种现实的、各方面都受限制的情况下作了她的选择,牺牲她自己,守护她的家人。
但所有这些女人都女权,决定的不是怎么选择,是可以去选择。
不是被人选择的灰姑娘,不是等人救的白雪公主,是像花木兰,像《美女与野兽》的贝儿,她可以被残暴的野兽王子威迫、被他救,她可以爱他、感化他,但她一直努力掌控命运。”
“你能说慢一些吗……”
沃特森不得不请求,他说的很多话都听成了啦啦啦,就只是慨叹他惊人的肺活量……
“好吧。”
叶惟长长地深吸一口气,“你用的什么香水?挺香的。”
沃特森还没说,他又疯狂地说了起来:“至于你说的刻板印象。
我极度讨厌这玩意,但一个事实是,人类靠着印象去活。
你一看到糖就知道是甜的,看到盐就知道是咸的,看到鲁尼知道他是傻的,看到艾玛-沃特森想起赫敏。
你说一个人内向,或说一个人开朗,你就是给他下了定义。
荣格心理、星座、族裔、国籍……都是在下定义。
女权主义者又怎么能例外?
整个社会和每个人都会对它们下定义,需要一些质感,一些游戏规则,女权主义是怎么怎么,女权女性要怎么怎么,如果不是就是伪女权。
一个来自农村的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到梦想中的大学,却发现现实和自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但是再多的风雨也击不垮自己心中的小太阳,虞以晴不忘初心,用自己的真诚温暖着身边的人,最终收获了友情和爱情。各位友友,快来阅文旗下网站阅读我的更多作品吧!...
睡个觉而已,她竟是穿成了书中同名脑残女配男主的渣前妻,一朵怼天怼地的盛世白莲,而且还是正在私奔路上,既来之则安之,程宁宁表示她要抱紧相公大腿,逆转人生,做诰命夫人,绝不能落得被卖去花楼的下场。...
陈依是闻泽辛亲点的联姻对象,他从那么多家族中选中她,有2大原因。一是家族不牛,破落。二是她老实。没有威胁,不会管他,他可以继续绯闻满天。花天酒地,无拘无束。陈依嫁给闻泽辛,是高攀,是飞上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