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永年县。
时间刚进十一月,天就骤然冷了下来。
永年虽属于雁云州,但和其他几个郡县不同,到处是山,村民都住山头上,那气温就降得快些。
至于为啥住山头,不住山脚或者山坳里,也是老祖宗一辈辈留下来的经验,山头上安生,山下不安生。
如果叶峥在这里,就可以解答他们的疑惑,永年所处位置多崇山峻岭,地质活动频繁,那土壤层又薄,下雨下的急了就有可能导致泥石流或者塌方或者山上落石,永年百姓的老祖宗肯定是受过害,才会留下房子要建山上的经验。
村尾,毛家阿婆年纪大觉少,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起来,穿好满是补丁的破棉衣开始忙里忙外。
先浇了菜园子里的地,又喂过家里唯一一只鸡,接着坐到厨房灶坑后头,点火熬起粥来。
毛阿婆熬粥并不像别家似的利落塞柴,而是瞅着灶坑燃火,一旦锅子里咕噜咕噜开始滚开冒泡,马上抽了柴转小火慢炖,再时不时瞅着快灭了再加一根柴火进去。
有过受穷经验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并非是做活仔细,就是为了省几根柴火罢了,只要时间足够长,几根柴火也能熬出一锅粥来,而时间对这里的人来说是不值钱的。
毛阿婆家里劳力少,她老伴去得早,靠自己田里干活又一把屎一把尿,点灯熬油似的苦熬着带大了唯一的儿子,儿子前年娶了媳妇,媳妇也是个苦命人,不久前给她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如今正在月子里头吹不得风。
毛阿婆心里头高兴,纵一天歇不了几个时辰,从早到晚忙活还是高兴,就使死了也乐意。
那苞米搀着点麦仁糙米的杂粮粥在锅子里煨了一个多时辰,瞧着是软烂了,不用揭开盖子就传出阵阵粮香,令人垂涎欲滴。
瞧着粥成了,毛阿婆手脚利落灭掉火防止浪费多一寸柴火,先快着手脚把锅里粥一滴不剩打捞出来,连锅边也刮得干干净净,又往锅里添瓢水,把糊在锅沿和底上浓浓的浆糊刮在水里,确保不浪费一滴。
杂粮粥盛一个碗,刮锅水又盛一个碗,接着毛阿婆用竹钳在灰堆里扒出几个灰扑扑的土豆,仍旧搁在木托盘上。
做完这些,瞧着天色亮起来,儿子媳妇房里有了点动静,毛阿婆端起木托盘,摇摇晃晃走出厨房,她年轻时候有一年冬天没吃的,冒着寒冷刺骨到水里抓鱼摸虾,冻坏了腿,老了那毛病泛上来,走路就不利索。
毛家男人毛土根推开门出去撒尿,叫了一声娘。
毛阿婆嗔道:“月子里的女人禁不得冷风,别傻愣愣开着门冻着你媳妇儿子。”
毛土根摸摸脑袋,说知道了娘,把毛阿婆让进屋里,房门关好确保一丝冷风吹不进去这才往屋后走去撒尿。
毛阿婆媳妇梅娘正斜靠在床沿上喂儿子喝奶。
等喂饱了儿子,毛阿婆就伸手来接:“梅娘你先吃朝食,猪娃让我来抱。”
毛阿婆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家里能养上一口大肥猪,过年能和那富户似的宰了吃肉,还能卖肉补贴家里,但忙忙碌碌一辈子,如今连孙子都有了,这个小小的愿望还没能达成。
儿子土根知道老娘的心结,等儿子生下来就和媳妇两个商议过,给儿子取了小名猪娃,娘一辈子不容易,也算是圆个念想。
全家人都没觉得叫个猪娃有啥的,一则贱名是好养活,再说这年头猪可不贱,猪娃胖乎乎白嫩嫩多喜气啊,那富户家里养的猪,日日有的吃,比他们穷苦人家的人吃得还好呢。
毛阿婆抱着猪娃屋子里转悠了两圈就觉得腿脚有点支撑不住了,正好土根从外头撒尿回来,从娘手里接过猪娃抱在怀里,毛阿婆顺势就在床沿上坐了。
支起床桌,那熬得浓浓的杂粮粥先推给媳妇,自己和儿子分那碗洗锅水,又把土豆分了,媳妇跟前分一个,媳妇吃得饱,猪娃喝媳妇的奶才长得好。
儿子跟前分三个,儿子是顶梁柱壮劳力,要干重活的,不能亏了身子。
剩下一个最小最干巴的土豆分给自己,老婆子一个了,又干不动重活,吃得多了也是浪费,不如让年轻人多吃一口。
土根瞧了有点无奈:“娘,村里家家户户都分了土豆种,等这茬土豆长起来咱家就有的吃再也不会饿肚子了,你也不要老在自己头上省,亏着您老身子我和梅娘我们两个也吃不踏实。”
梅娘也跟着点头:“土根说得对,娘,下次多煮两个土豆吧,您不能亏了身子,猪娃以后还要阿奶陪着带着的。”
毛阿婆原本是要冲儿子的:才分了两百斤土豆你就狂了把粮食不当粮食要可劲儿造了。
但儿媳一开口又带上孙子,说猪娃要阿奶带着,毛阿婆就不好说了,千万个心疼猪娃,可不舍得带上猪娃说不好听话。
最后还是叹了口气:“咱家虽然库里有两百斤土豆,还有五十斤杂粮,还养了一只鸡,比先前打打饥荒的光景要好了,可那土豆种在地里还没个影儿,娘这心里头是慌啊,和田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没见过这个种法的,也不见下种子,把那土豆块块切了就种土里,你说说真能种出来?万一要种不出来岂不都好好的粮食都烂在土里头了?那可真叫个糟蹋东西,要我说还不如留着那一百斤,省省吃也能过个好年了。”
土根心里也没底,但这时候他不能虚,得劝着娘宽心:“村长说县令给打过包票的,只要严格按照规定种下去,一定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