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氏不明白:“谦哥儿什么事?”
“亲事啊!”
唐氏看着女儿很惊讶,“怎么你好像根本不着急?这个苏太太做媒很有一套,我本来想让她给谦哥儿留意着的。”
范氏闻言笑了笑:“有母亲在,我还着急什么?”
唐氏却有些不自在:“说到底还是我把孩子给耽误了,若是当初直接把婚事订下来,现在可不就能办婚事了?”
范氏自然要开解母亲:“娘说哪里话,虽说婚姻是父母之命,可总还是孩子们能情投意合才好呢!
谦哥儿和两个侄女合不来,就算订了婚事,也怕来日不谐,反为不美。”
话是这么说,可唐氏心里却还有些不能跟女儿说的缘故,范宁是尹氏的独生女,她的婚事尹氏是十分在意的。
当初说严谦的事的时候,当着自己的面尹氏自然说极好,可后来几个孩子的来往,她的态度却一直是静观其变,并没有特别促成的意思。
到后来严谦走了,尹氏很快就忙着找人相看,唐氏细想前事才明白过来,心里对尹氏不免有些不满,可到底也不能说什么。
严谦的性子她们都看在眼里:喜欢一切新奇事物,尤好农事,在读书进学方面就表现的平平,加上那时候亲家老爷在家赋闲,姑爷是初入仕途,尹氏有些不愿也是常情。
最主要的就是,范宁和严谦两个人并没看对眼,范宁和范宜两个人,喜好的都是平常女孩子喜好的那些东西,衣裳玩物啦、小吃点心啦、结伴出游啦之类的,每每几个孩子坐到一起,严谦说着山川风物,往往就会说到当地多种植什么作物、产量如何、有何特色上去了,久而久之,范宁和范宜自然不喜欢听他说话了。
“也不能说合不来……。
说到这个,我忽然想起来,关于令婉的事我还没和你说。
她和她娘回家去了,她们家就在新城,以后你记得多照应她们一些,可怜见的。”
唐氏上了年纪,说起话来有时候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突然换了话题,把范氏说的一愣。
范氏问:“哪个令婉?谁家的孩子?”
唐氏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瞧我,说话颠三倒四的。
令婉就是你嫂子娘家的那个亲戚,原来在我们家住了一段时间,就是谦哥儿来的时候。”
范氏明白过来:“是姓王的?说是嫂子继母家的亲戚?”
唐氏点头:“就是。
她母亲和你嫂子的小兄弟是亲表兄妹,你知道的,现在的尹家老太太白氏是继室,令婉母亲是尹家老太太的娘家侄女,嫁的是新城县丞的独生子,丈夫也是读书人,只是始终没考中举人,身体反而因读书累坏了,前两年一病不起撒手去了。
那王县丞夫妇俩老年丧子承受不住,连过继之事都还没安排好,就一先一后的去了。
哪知丧事刚办完,还没等出孝,王家族人就上门来抢家产了。”
范氏看母亲说了一长串话,怕她口渴,给她递了杯水,然后问:“既有这事,白氏母女该当回白家求助才是,怎地到了我们家来?”
唐氏叹了口气:“白家早已败落下来,白氏的父亲也已不在,她又无亲兄弟,白家人更是贪财势利,她们若回去求助,只怕还不如跟王家人好好说说,还能多留下一点呢!”
范氏彻底没话了。
“他们家唯一能依靠的亲戚也只有尹老太太了,你嫂子的兄弟答应了帮着去周旋,又来求你嫂子,帮着先安顿一下这对母女,免得王家族人上门聒噪。
你嫂子来问我,我自然不能不应,再说咱们家房子也多,亲戚过来住住,也算解了寂寞了。”
唐氏继续说道。
原来如此,范氏听了想了一想,忍不住问:“那王家姑娘叫令婉?谦哥儿和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