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朋友们!
今天咱们要一起深入探索一个在人体中深藏不露却又极其重要的部位——骶骨反射区!
说起骶骨,这可真是人体骨骼中的一位低调“大佬”
。
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对一些重要的骨骼有所认识啦。
像“股肱之臣”
形容的辅佐帝王的将相,还有“不为五斗米折腰”
里提到的文人风骨,都能看出古人对四肢长骨和脊柱骨重要性的朴素认知。
而到了现代,随着医学,尤其是解剖学的飞展,骶骨这个藏在深处、位置隐秘且功能强大的骨头,终于也走进了大众的视野。
说它“无名”
,那可真是一点没错,它的位置太靠里,还在隐私部位,平时的“存在感”
那是相当低。
大部分健康人估计都没想过,要是骶骨出了问题,那会是怎样一番“惨状”
。
咱们先来聊聊骶骨的特殊位置和力学传导。
“骶”
这个字可不是从外国引进的哦,早在黄帝内经的时代就出现啦。
《灵枢·癫狂》里说:“不动,灸穷骨二十壮。
穷骨者,骶骨也。”
还有《素问·虐论》里提到:“其出于风府,日下一节,二十五日下至骶骨。”
从这些记载就能看出,咱们古人早就把脊柱的末端区域叫做骶骨啦。
“骶”
字是个形声字,取“砥”
之音,通“骨”
之意,这么命名那可是大有深意的,因为骶骨在人体里就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人类的骨架那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杰作,充满了对称的美。
大部分骨头都是成对存在的,可有那么一些少数派,没有“另一半”
,被称为“中轴骨”
,骶骨就是其中一员。
没有“另一半”
分担工作,这可苦了骶骨。
咱们站着的时候,两条大腿还能互相支撑一下,可上半身的全部重量那是一点儿都不打折扣,全都通过骶骨往下传导。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骨盆作为咱们两条腿受力的基本平台,有三大杠杆作用在上面,分别是脊柱和两条下肢。
而脊柱和下肢之间的负荷,全都要通过两个骶髂关节来传递,骶骨就是骨盆这个关键平台上起着枢纽作用的力的节点。
想象一下骶骨的解剖结构,和“负重”
最相关的就是三个“面”
。
一个是和上面腰椎相连的腰骶关节面,另外两个是和两侧髂骨相连的骶髂关节面,也叫耳状面。
要是把它和三星堆面具放在一起,咱们就能很直观地理解啦。
这骶髂关节面,也就是耳状面,就像面具的两个耳朵,最上面的腰骶关节面就像面具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