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昌是被天台的景色着迷,次日,他带着金桃、睿泽又去了国清寺。
相传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从江陵来到天台山时,路遇一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言谈中得知,这老和尚名叫定光,学识渊博,佛法高,智者就拜他为师。
智者在天台弘扬佛法,想新建一座寺庙,定光指点他要找一块山环水绕的福地建寺,并告诉他,还要记住“寺若成,国即清”
这六个字。
智者问这是何故?定光说,当今世道,战乱遍地,百姓遭殃,寺庙建成,国家就可以清平,百姓即可安居乐业。
智者依师父的话找到这块福地,并亲手绘制了寺宇的式样,不幸的是,图样刚刚画好,智者就谢世了。
他的徒弟灌顶,实现了智者的遗愿,将寺庙建成,寺名就叫“国清寺”
。
刚至寺前,微风裹挟着缱绻暖意,轻拂衣袂,捎来草木萌的鲜嫩气息。
古松抖擞着墨绿的针叶,新抽出的浅绿嫩枝俏皮地点缀其间,似老者添了几缕青春的丝。
那斑驳的山门,于暖阳下尽显沧桑,门楣上的漆色剥落,却不失古朴庄严,恰似一位缄默的老僧,静守着悠悠时光。
道路一侧,七座小巧玲珑的佛塔静静地矗立着,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
这七座佛塔造型别致,塔身雕刻精美,每一座都散着独特的魅力,成为了国清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些佛塔可不单单只是普通的建筑物,它们更是这座古老寺庙的标志性象征,承载着源远流长且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细细看去,可以现每座塔里都供奉着一尊庄严肃穆的佛像,而这些佛像正是传说中的过去七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惧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以及燃灯佛。
在这排佛塔的正上方,立着一块四四方方的墓碑,碑身上端端正正地镌刻着“一行禅师之塔”
六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墓碑两旁,则悬挂着一副对仗工整的对联,用简洁而生动的文字高度赞扬了一行禅师的无量功德:“博览经史编着大衍历,弘开密法注释日经疏。”
此时,刘文昌站在墓碑前,神情庄重肃穆,他慢慢地将双手合十举至胸前,然后微微低头,以最虔诚的心默默地向着一行禅师的墓行了一礼。
一旁的睿泽看到父亲如此举动,也乖巧懂事地跟着学起来,只见他闭上双眼,模仿着爸爸的样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礼。
而金桃早已迫不及待地向前走去,她步履轻盈,不一会儿就走进了国清寺那气势恢宏的山门之中。
寺前两道山涧之水汇合,交相激荡,蔚为壮观。
加上拱桥、古木、黄墙、青峦陪衬,就形成“双涧回澜”
一大景色。
跨过丰干桥,迈进寺内,满院芳菲瞬间撞入眼眸。
粉白的杏花如雾霭般笼在枝头,花瓣轻薄,微微颤动,似要乘风而去;旁边的桃花则开得热辣奔放,灼灼其华,将一腔春意燃得淋漓尽致,与庄重的庙宇红墙相互映衬,撞出明艳又肃穆的色调。
地上的青苔也不甘寂寞,趁着春光蔓延滋长,毛茸茸、绿莹莹,为青石板路镶上了绒绒的边,每一步踏去,都似踩在软嫩的春意上。
当踏入那庄重肃穆的弥勒殿时,众人皆被其宏伟壮观所震撼。
殿中的弥勒佛像笑容可掬,仿佛能将世间所有烦恼都消融于无形之中。
他们心怀敬畏之情,恭敬地合十参拜,并默默许下自己心中最诚挚的愿望。
接着,一行人来到了钟鼓楼前。
悠扬而深沉的钟声回荡在山间,余音袅袅,令人心生宁静之感。
每一声钟响似乎都承载着岁月的沉淀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大家静静地聆听着这古老的声音,感受着那份来自历史深处的厚重。
隆安五年,二世为人的贾蔷为保清白身,从虎狼之巢宁国府夺命而逃,自此迎来了他在红楼世界的春天...
...
重活一世,顾盼惜凭借着对剧情的了解,护家族,救朋友,虐敌人,得所爱,打破剧情桎梏,再踏仙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