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赏析:
一、原文释义:
在农历十月这个寒冷的时节,南飞的大雁,传闻到了此地便会折回。
而我这孤独的行人,行程却远远尚未停止,不知哪一天才能踏上归乡的路途。
江水悄然沉静,潮水刚刚退去,留下一片寂寥;树林昏暗迷蒙,瘴气浓重聚而不散,弥漫着阴森的气息。
明日我朝着故乡的方向眺望之处,应该能够看到那陇头绽放的梅花吧。
二、诗篇背景:
此诗大约作于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宋之问被贬泷州途经大庾岭时。
在这风云变幻的政治局势中,诗人因触怒权贵而遭贬谪,被迫远离京城,踏上了这充满艰辛与迷茫的南行之路。
在这荒僻的山岭中,他满怀悲愤与愁苦,借景抒情,将内心深处的忧思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融入字里行间,抒发了自己在羁旅途中的无尽哀怨和对未来的迷茫。
三、赏析分享:
1开篇的雁归之叹:诗以“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开篇,宛如一阵萧瑟的秋风,瞬间吹开了全诗凄清悲凉的帷幕。
南飞的大雁,按照传闻在此地回返,仿佛它们都找到了归宿的港湾。
而诗人自己呢?却依旧孤独地漂泊在这漫漫南行的征途上,前途一片渺茫。
这种鲜明的对比,犹如一把尖锐的匕首,刺痛了诗人的心灵,也让读者的心弦为之震颤。
它不仅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更让诗人心中那无尽的感慨和悲哀如潮水般汹涌而出,奠定了全诗忧伤沉郁的基调。
2羁旅的迷茫与期盼:“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这两句如泣如诉,直接而深刻地抒发了诗人内心的羁旅之愁和对归期的极度迷茫。
“殊未已”
三个字,仿佛重锤一般,重重地敲打着读者的心灵,强调了诗人行程的漫长、艰辛和永无止境,让人感受到命运的无情捉弄和诗人的无奈。
而“何日复归来”
这句充满期盼和焦虑的追问,则饱含着诗人对故乡的刻骨思念和对未来的深深不安。
那是一种在黑暗中摸索,渴望光明却又不知光明何时降临的痛苦,让人不禁为诗人的命运扼腕叹息,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与无奈。
有着一头栗棕色头发,打着一个耳钉,身材伟岸,一双带着清晨露水的桃花眼,鼻梁俊挺,唇如玫瑰花瓣,棱角分明,看起来很潮很优越的魏逸豪,却烦恼不已学的专业从热门变冷门毕业后,工作更是难找吃饭房租都成了...
一场车祸将姜恒送回到了洪荒世界,此时正逢老子通天等几位故事里的人物发宏愿成圣,听着他们立下的誓言,回顾这一世的人生,他发现这一世自己还是人族。因为两世的记忆,他知晓接下来将会发生非常大的动荡,听着老子的讲道,姜恒本以为自己能听进去,结果却对他的道非常抗拒,就在他不知该如何是好时,金手指系统绑定了他!...
通知开了个预收在你眉梢点花灯,1v1轻松文,应该是古言,不大确定,感兴趣的可以去我专栏收一下,65开文,谢谢啦柳朝明记得,初遇苏晋,是景元二十三年的暮春。那个时节总是多雨。他在朱雀桥边落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