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的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继而说道:“你可知,我已有了你的骨肉。
我曾满心期待,盼望着我们的孩子能成为一代帝王之子,继承大统,将大秦治理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帝国。
我希望他日后知晓,自己的父亲是一代开明的君主,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躺平的王爷。”
说罢,她长袖一甩,转身拂袖而去,只留下扶苏一人站在原地,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此时的咸阳城,表面上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
宫廷之中,各方势力围绕着皇位继承之事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
胡姬与胡亥一党,妄图通过这场匈奴危机,将扶苏排挤出权力中心,为胡亥的继位铺平道路;而扶苏坚守原则,不为权力所诱惑,却也因此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巴卿在这场纷争中,虽心系扶苏,却也只能无奈观望。
许负的失望离去,更让扶苏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定,都不仅关乎个人的荣辱,更关系到大秦的未来命运。
在这风云变幻的时刻,扶苏将何去何从?是坚守原则,还是顺应局势?而大秦,又能否在这场权力的风暴中,安然度过危机,继续书写它的辉煌篇章?一切都在未知之中,唯有那咸阳城上空的阴云,愈浓重,仿佛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后续展与宫廷局势演变
随着扶苏在继承权事宜上的表态,咸阳宫廷内的局势愈紧张。
胡姬一党听闻扶苏的回应后,加紧了在朝中的活动。
他们暗中拉拢一些趋炎附势的大臣,以权谋和利益为诱饵,试图在朝堂上孤立扶苏。
这些大臣们在胡姬与胡亥的指使下,开始在朝会上对扶苏提出的各项政策与建议进行无端质疑和反对,朝堂之上一时乌烟瘴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扶苏公子虽有威望,然其心太软,恐难以应对匈奴的残暴。
若让他带兵出征,万一失利,我大秦边疆将生灵涂炭。”
一位大臣站出来,满脸谄媚地看着胡亥,阴阳怪气地说道。
“是啊,胡亥公子年少聪慧,若能在陛下身边学习治国之道,日后必成大器。
此时让他参与国政,也是为大秦的长远考虑。”
另一位大臣赶忙附和,眼神中满是讨好。
扶苏的支持者们自然不甘示弱,他们纷纷站出来为扶苏辩护。
“扶苏公子一向以仁义待人,但其军事才能亦是有目共睹。
昔日在边疆历练时,他多次指挥若定,击退敌军。
此次匈奴南下,正是他大展身手之时,定能保我大秦边疆无恙。”
一位老将挺身而出,声如洪钟,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
“况且,扶苏公子品德高尚,心怀天下。
他所提出的政策皆是为了百姓的福祉与大秦的繁荣,如此贤能之人,怎可被无端质疑?”
一位文臣也慷慨激昂地说道。
双方在朝堂上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嬴政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一言不地看着下方的争吵,心中暗暗权衡着利弊。
而在民间,百姓们也听闻了宫廷内关于继承权的纷争。